文章解析

yǒng
shuǐ

朝代:唐作者:张文琮浏览量:2
biāo
míng
shàng
shàn
liú
pài
biǎo
líng
cháng
luó
tiān
wén
zài
huáng
fāng
liú
hán
rùn
yuán
zhé
dòng
zhū
guāng
yǒu
méng
yuán
yǎn
wán
háo
liáng

译文

它得名源于至善的本性,水流绵长彰显生命力的久长。地理版图上列着四条大河,天文星图中载有五潢星官。直角转弯处,水面像美玉般温润,圆弧回旋时,波光似珍珠在跳动。唯有那漆园的官吏庄子,悠闲地在濠水桥梁上游玩。

逐句剖析

"标名资上善":它得名源于至善的本性,

"流派表灵长":水流绵长彰显生命力的久长。

# 流派:原意是指水的支流,引申为派别。

"地图罗四渎":地理版图上列着四条大河,

"天文载五潢":天文星图中载有五潢星官。

"方流涵玉润":直角转弯处,水面像美玉般温润,

"圆折动珠光":圆弧回旋时,波光似珍珠在跳动。

"独有蒙园吏":唯有那漆园的官吏庄子,

"栖偃玩濠梁":悠闲地在濠水桥梁上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水》是唐代诗人张文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水”展开,对水的特性和象征意义进行了多方面描绘与赞美。首联点明水因“上善”而得名,其流派灵动悠长,赋予水以道德和精神层面的高度。颔联从宏观角度,通过地图上的四渎和天文中的五潢,展现水的广博与重要。颈联细致描绘水的形态,方流含玉润,圆折动珠光,从视觉角度赞美水的美感。尾联增添了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全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将水的自然属性与人文内涵巧妙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两句是全诗的发端。诗人以“上善若水”的道家哲学为根基,将水的命名与至善的品德相联结,暗合《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核心思想。“标名”二字点明水的文化符号意义,而“流派”则通过水流的绵长形态,隐喻水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与生命力。这种开篇方式既奠定了水的道德高度,又为后文的空间铺陈埋下伏笔。“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承接首联的时空架构。诗人以地理与天文的双重视角展开描写:“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在古代被视为天地间的重要脉络;“五潢”则是紫微垣中的星官名,象征天界的水源。这两句将地上的河川与天上的星象编织成一个宏大的宇宙网络,赋予水以贯通天地的神性特征。“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转向对水的微观形态刻画。诗人运用视觉与触觉的通感手法,将水流的不同形态具象化:“方流”指水在岩石间形成的直角转折,其清澈如美玉般温润;“圆折”则描绘水流遇阻回旋时的圆润姿态,波光粼粼如珍珠闪烁。“涵”与“动”两个动词的使用,使静态的水纹呈现出动态的韵律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腻与语言表现力的精妙。“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以典故收束全篇。“蒙园吏”指庄子,因其曾为蒙地漆园吏,此处代指隐逸之士;“濠梁”则化用《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辩论“鱼之乐”的典故。诗人通过“独有”二字,将自身与世俗之人形成对比,暗示唯有超脱功利的智者才能真正领略水的哲学意趣。“栖偃”与“玩”两个动词,生动描绘出一种悠然自适的生活状态,凸显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疑梦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杜鹃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