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缘愁得":这梦啊,实实在在是因愁绪而起,
"濛濛与醉和":又与朦胧醉意交织混合。
"轻随云浩荡":它轻盈地随着浩荡云气飘荡,
"暗越岭嵯峨":暗暗越过那高峻的山岭巍峨。
"夜店嗟偏短":夜宿客店时,感叹梦境偏偏太短,
"春闺想最多":春日闺房中,思念之情最为深浓。
"关山归识路":梦里熟知归乡的关山路径,
"江渚去凌波":凌波踏浪在江渚间自在行过。
"梁落中宵月":屋梁上洒落中天的月光,
"楼横欲曙河":楼阁外横亘将晓的银河。
"隔帘休警鹊":隔着帘幕,别让喜鹊惊醒好梦,
"近烛任飞蛾":靠近烛火,任那飞蛾自在扑落。
"游远宁烦载":远游万里,何须烦劳车马载乘,
"穿深岂畏诃":深入幽境,哪惧他人呵责阻过。
"寒惊瑶作障":寒冷时,惊醒于如美玉屏障的凉意,
"暖恋锦成窝":温暖处,贪恋着似锦被窝的柔和。
"蝴蝶谁家信":蝴蝶传递的是谁家音信,
"鸳鸯别浦歌":鸳鸯在水滨唱着离别的歌。
"静嫌风动竹":静谧中,厌烦风动竹枝的声响,
"闹怯雨鸣荷":喧闹处,惧怕雨打荷叶的萧索。
"寂历窗扃纸":窗户糊着纸,一片寂静,
"低迟帐卷罗":罗帐缓缓卷起,低垂低落。
"知情唯枕共":唯有枕头与我共知梦中情意,
"送恨忽钟过":可恨钟声惊散离愁,时光虚过。
"缟袂香犹在":梦中白衣的香气仿佛还在,
"朱弦字不磨":朱弦上的音律未曾消磨。
"记来还仿佛":回忆起来还隐隐约约,
"寻去已蹉跎":追寻时却已岁月蹉跎。
"宿烬分余麝":隔夜的熏香余烬仍有麝芳,
"残妆晕浅螺":残妆上的黛色晕染浅淡如螺。
"忧欢情总幻":梦里的忧欢离合,终究都是虚幻,
"离合事皆讹":世间的聚散情缘,恰似谎言欺瞒。
"池上吟芳草":我在池边吟诵芳草的诗句,
"庭前觅旧柯":在庭前寻觅旧日的树柯。
"既因思是种":既知思念是梦境的种子,
"复念睡为魔":又叹睡眠如迷惑人的妖魔。
"易断俄如此":梦境这般轻易就断灭,
"难凭竟若何":难以凭靠又能如何。
"阳台莫重问":莫再追问巫山阳台的虚幻故事,
"千古笑巫娥":千古以来,人们都在笑那多情的巫娥。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洪武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后擢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他因作《上梁文》受牵连,被腰斩于市。高启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并称“吴中四杰”。早年他与王行、徐贲、宋克等人比邻,常以诗酒唱和,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的诗歌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社会动乱诗、咏史怀古诗、纪游酬赠诗、感怀诗四类。其诗风格自然浑成、清新古朴、沉雄伉健。诗文集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后人汇辑其作品为《高太史大全集》。
1. 分段赏析
“的的缘愁得,濛濛与醉和”两句点明梦的成因。“的的”突出梦因愁绪而起的清晰缘由,“濛濛”描绘出梦与醉意相融合时朦胧模糊的状态,简洁明了地交代了梦产生的情境,为后文描写梦境做铺垫。“轻随云浩荡,暗越岭嵯峨”两句是对梦境中奇幻游历的描写。一个“轻”字生动地写出梦如云朵般自由无拘、飘荡于浩荡天际的轻盈感;“暗越”则巧妙展现梦在不知不觉间穿越巍峨山岭,体现出梦境的奇幻与不受现实束缚,勾勒出一幅缥缈奇幻的梦境画面。“夜店嗟偏短,春闺想最多”此联从不同角度写梦。“夜店嗟偏短”写游子在旅途中于夜宿客店时,感叹梦境短暂,不能尽诉思乡之情;“春闺想最多”描绘闺中女子思念远方之人,在梦中寄托情思,以“夜店”“春闺”两种场景,展现不同人物在梦中的情感诉求。“关山归识路,江渚去凌波”继续描绘梦境中的归乡与远行。“关山归识路”写游子在梦中对归乡之路熟悉无比,饱含对家乡的眷恋;“江渚去凌波”则写在梦中踏波而行,于江渚间自由来去,突出梦境中行动的自由洒脱,进一步渲染梦境的奇幻色彩。“梁落中宵月,楼横欲曙河”两句刻画梦中的月夜与黎明景象。月光洒落屋梁,描绘出静谧的中宵之景;楼阁横立,天河横跨,勾勒出天将破晓时的壮阔画面。“落”“横”二字精准地展现出月与河在梦中的动态与位置,营造出开阔而静谧的梦境氛围。“隔帘休警鹊,近烛任飞蛾”以梦境中的细节场景抒情。不让帘外的喜鹊惊扰梦境,任飞蛾在烛火旁飞舞,通过对鹊与蛾的态度,侧面烘托出诗人沉浸于梦境之中,不愿被外界打扰的心境,细腻地展现出梦的珍贵与美好。“游远宁烦载,穿深岂畏诃”这两句凸显梦境的无拘无束。在梦中远游无需交通工具,深入险境也不惧呵斥阻拦,用反问的语气强调梦境突破现实限制,给予人自由畅快的体验,体现出梦境超越现实的特质。“寒惊瑶作障,暖恋锦成窝”描写梦中对冷暖环境的感受。寒冷时惊觉如美玉作屏障般寒凉,温暖时贪恋如锦被织就的窝巢般舒适,通过对梦中冷暖触觉的细腻刻画,使梦境更加真实可感,丰富了梦境的细节描写。“蝴蝶谁家信,鸳鸯别浦歌”两句融入典故与意象。“蝴蝶”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增添梦境的虚幻神秘之感;“鸳鸯”象征爱情,“别浦歌”暗示离别相思,以这两个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梦中复杂的情感,如思念、怅惘等。“静嫌风动竹,闹怯雨鸣荷”通过描写梦境中对声音的感受,展现梦的敏感与细腻。静谧中厌烦风吹竹子的声音,喧闹时害怕雨打荷叶的声响,从听觉角度出发,以“嫌”“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梦中人对环境声音的微妙情绪,使梦境更具生活气息。“寂历窗扃纸,低迟帐捲罗”描绘梦醒前室内的景象。窗户上糊着的纸透着寂静,缓缓卷起的罗帐低垂,“寂历”“低迟”营造出静谧、迟缓的氛围,暗示梦境即将消散,为下文写梦醒后的怅惘做铺垫。“知情唯枕共,送恨忽钟过”写梦醒后的感慨。只有枕头知晓梦中的情思,而随着钟声响起,梦消散,只留下满心遗憾。“唯”强调枕头作为梦境见证者的独特性,“忽”突出梦散的突然,表达出对梦境短暂易逝的无奈与怅惘。“缟袂香犹在,朱弦字不磨”以梦境中的残痕抒发情感。梦中女子白色衣袖的香气似乎还在,朱弦上的音声也未曾磨灭,通过对梦境残留印象的描写,表现出对梦境的留恋,以及梦虽醒但记忆和情感仍萦绕心头的状态。“记来还彷佛,寻去已蹉跎”直接表达对梦境的追忆与失落。回忆梦境时还能有模糊印象,但想要追寻却已错过时机,“彷佛”写出记忆的模糊,“蹉跎”体现追寻无果的遗憾,将梦醒后的怅然若失展现得淋漓尽致。“宿烬芬余麝,残妆晕浅螺”以梦醒后室内的景象进一步烘托情绪。隔夜的熏香灰烬仍残留着麝香芬芳,女子残妆上淡淡的黛色晕染,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美、落寞的氛围,暗示梦境带来的情感余韵。“忧欢情总幻,离合事皆讹”此句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梦中的忧愁欢乐、分离聚合都是虚幻不实的,“总幻”“皆讹”直白地揭示出梦的虚幻本质,也暗含对人生中类似虚幻情感与经历的感慨,富有哲理意味。“池上吟芳草,庭前觅旧柯”描绘梦醒后诗人的行为。在池边吟诵着芳草,在庭前寻觅旧时的树枝,通过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在梦醒后仍沉浸于思绪之中,试图从现实景物中寻找与梦境相关的寄托,体现出对梦的执着与眷恋。“既因思是种,复念睡为魔”再次探讨梦的根源。意识到梦是因思念而生,又感慨睡眠如同魔障,让人陷入虚幻梦境。“种”形象地将思念比作梦的种子,“魔”则强调睡眠带来梦境的不可抗拒性,表达出对梦复杂的情感与认知。“易断俄如此,难凭竟若何”感叹梦境的脆弱与不可靠。梦境如此轻易就消散,难以依靠它实现心愿,“易断”突出梦的短暂易逝,“难凭”则抒发对梦无法成真的无奈,将对梦的遗憾之情推向高潮。“阳台莫重问,千古笑巫娥”以典故收尾,深化主题。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劝诫自己不要再追问如阳台云雨般虚幻的梦境,否则将如巫娥般被千古取笑。此句以幽默又略带自嘲的方式,表达出对梦的释怀,以及对人生虚幻的深刻感悟。
上一篇:明·道原法师《钱塘怀古》
下一篇:明·刘基《蜀国弦(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