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朝代:唐作者:厉玄浏览量:1
biān
cǎo
hàn
chūn
jiàn
guāng
zēng
chén
zhàn
chǎng
shōu
wěi
qīng
hàn
qiè
lóng
lín
fān
guī
yuè
sōng
shēng
yàn
qín
shí
féng
fàn
chù
chù
shì
tōng
jīn

译文

边地的野草因干旱难以迎来春天,剑光闪烁更增添了野外的烟尘。在战场上收拾良马的尾巴面对清澈的瀚海也畏惧蛟龙的威严。看到归向越国的帆影,心中涌起归意,松涛声声,似乎也厌恶这乱世如同避秦。什么时候能遇到像范蠡那样的人啊,那时处处都会是通达的渡口。

逐句剖析

"边草旱不春":边地的野草因干旱难以迎来春天,

# 旱:一作早。

"剑光增野尘":剑光闪烁更增添了野外的烟尘。

# 野:一作泞。

"战场收骥尾":在战场上收拾良马的尾巴

# 战:一作广。

"清瀚怯龙鳞":面对清澈的瀚海也畏惧蛟龙的威严。

"帆色起归越":看到归向越国的帆影,心中涌起归意,

# 起:一作已。

"松声厌避秦":松涛声声,似乎也厌恶这乱世如同避秦。

"几时逢范蠡":什么时候能遇到像范蠡那样的人啊,

"处处是通津":那时处处都会是通达的渡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是唐代厉玄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围绕从军生活与诗人的感慨。首联描绘边地荒草干旱难以回春,剑光闪烁扬起尘土,展现边地战争氛围;颔联用典,“收骥尾”“怯龙鳞”暗示战争中的艰难与危机;颈联“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借归越之帆、厌避秦之松声,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尾联以渴望遇到范蠡,期待处处通津,抒发对太平盛世的期盼。运用典故,借古抒怀,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情景交融,以边地景象烘托从军的艰辛与对和平的向往。此作品以独特的用典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从军者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边草旱不春,剑光增野尘”,诗人开篇描绘边地景象,荒草因干旱难以呈现春意,暗示边地环境恶劣。而剑光闪烁,扬起野外的尘土,渲染出紧张的战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从军生活所处的艰难环境。颔联“战场收骥尾,清瀚怯龙鳞”用典,“骥尾”“龙鳞”分别代表良马和蛟龙。在战场上收拾骥尾,在清瀚(可能指瀚海,即沙漠)畏惧蛟龙的威严,暗示战争的残酷与危险,表现出从军者在战争中的艰辛与面临的危机。颈联“帆色起归越,松声厌避秦”,“帆色起归越”,归越之帆暗示着对家乡和和平生活的向往;“松声厌避秦”,借松声表达对乱世(以避秦指代)的厌恶,从侧面反映出从军者渴望远离战争,回归安宁生活的心情。尾联“几时逢范蠡,处处是通津”,诗人以期待遇到范蠡自比,范蠡助越王成就霸业后功成身退,象征着太平盛世。诗人渴望遇到像范蠡这样能带来太平的人,期盼处处都是通途,表达出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强烈期盼,升华了诗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下一篇:唐·陈子昂《燕昭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