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未青时":莲叶还未泛青的时节,
"沙头话别离":我们在水边沙洲话别。
"舟行期早发":你计划清晨启程远行,
"日晏未曾移":可直到日暮船仍未启航。
"迟回一何久":徘徊许久不忍离去,
"念我平生友":只因牵挂平生挚友。
"莫问去程遥":莫问前路多么遥远,
"且尽杯中酒":姑且饮尽杯中离别酒。
"君今往何处":此去将去往何方,
"万里长城路":唯有万里长城相伴。
"路远人迹稀":前路荒凉人烟罕至,
"黄云黯朝莫":黄昏时黄云压顶黯淡无光。
"陇阪历欹倾":陇山坂道崎岖倾斜,
"双轮不暂停":车轮滚滚不敢稍停。
"时闻呜咽水":常听流水呜咽悲鸣,
"流作断肠声":似将愁思化作断肠之声。
"驱车无少息":驱车不敢片刻停歇,
"又度长芦北":再次穿越长芦河北岸。
"八月雁南飞":八月大雁南归远去,
"天山草俱白":天山积雪覆盖枯草。
"横笛在高楼":高楼上笛声横吹,
"关山月里愁":关山冷月下愁绪弥漫。
"离人听此曲":离别的人听这笛声,
"白尽少年头":未老青丝已染尽白霜。
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
王谊(540—585年),字宜君,河南洛阳人。北周大臣,凤州刺史王显之子北周初年,为左中侍上士,迁御正大夫,拜雍州别驾。北周武帝即位,授仪同,迁内史大夫,封杨国公。从平北齐,授相州刺史,徵为大内史。北周宣帝即位,出为襄州总管。北周静帝初,转郑州总管,拜大司徒。开皇初年,进封郧国公,后以怨望赐死。
1. 分段赏析
“莲叶未青时,沙头话别离。舟行期早发,日晏未曾移”,以“莲叶未青”点明初秋时节,沙洲送别场景暗含萧瑟感,奠定全诗苍凉基调。计划清晨启程却拖延至日暮,体现临别时的犹豫与不舍,时间细节强化情感张力,“期”与“未移”的对比,暗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友人的留恋。“迟回一何久,念我平生友。莫问去程遥,且尽杯中酒”,“迟回”直写徘徊之久,“平生友”点明情谊深厚,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以饮酒掩饰离愁,动作简洁却暗含无奈,符合古人“长亭饯别”的传统情境,回避直接抒情,通过“莫问”与“且尽”的转折,展现隐忍的悲怆。“君今往何处,万里长城路。路远人迹稀,黄云黯朝莫”,“万里长城”既指边塞征途,亦隐喻人生孤寂的漫长,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疏离。“人迹稀”与“黄云黯”渲染旅途的孤寂与压抑,暮色中黄云翻滚的视觉冲击强化悲情。“陇阪历欹倾,双轮不暂停。时闻呜咽水,流作断肠声”,崎岖山路与不停的车轮,暗示行路的急迫与劳顿,机械意象暗喻人生奔波的无常。流水拟作呜咽,将自然声响转化为心理哀痛,通感手法强化情感穿透力。“驱车无少息,又度长芦北。八月雁南飞,天山草俱白”,“无少息”强调赶路之急,“长芦北”点明地理方位,空间转换显漂泊感。八月雁南归与天山草白形成南北气候对比,暗含行人北去的孤寒。“横笛在高楼,关山月里愁。离人听此曲,白尽少年头”,笛声与冷月交织,构建苍茫意境,呼应前文“断肠声”,笛声的悠远与月色的清冷,共同营造出辽阔而孤寂的边塞氛围。以“白尽少年头”收束全诗,将听觉冲击转化为生命衰老的具象化悲叹。
上一篇:明·杨基《感怀(十四首)》
下一篇:明·王一鸣《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