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án
yǒng
bīng
dēng

朝代:明作者:唐顺之浏览量:3
zhèng
lián
huǒ
shù
dòu
chūn
yán
jiàn
qīng
huī
yìng
lán
chū
hǎi
jiāo
zhū
yóu
dài
shuǐ
mǎn
táng
luó
xiù
shēng
hán
zhú
huā
ài
kōng
zhōng
yǐng
yùn
cóng
yuè
kàn
wèi
dōng
fēng
zàn
xiāng
jiè
lái
xiāo
hái
jìn
huān

译文

正在喜爱那灯火辉煌如同春花般争奇斗艳,忽然看见清冷的光辉映照在深夜里。冰灯如同刚从海里捞出的蛟龙珍珠还带着水,满屋子的人都因它而觉得罗袖生寒。烛花的光亮不影响冰灯在空中的影子,那朦胧的雾气好像是从月亮里看到的。我想对东风说暂且借来这美好,让明晚还能尽情享受这剩余的欢乐。

逐句剖析

"正怜火树斗春妍":正在喜爱那灯火辉煌如同春花般争奇斗艳,

# 妍:美好。,怜:爱。

"忽见清辉映夜阑":忽然看见清冷的光辉映照在深夜里。

# 清辉:指冰灯的洁白光泽。

"出海蛟珠犹带水":冰灯如同刚从海里捞出的蛟龙珍珠还带着水,

# 蛟:一作鲛。

"满堂罗袖欲生寒":满屋子的人都因它而觉得罗袖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烛花的光亮不影响冰灯在空中的影子,

"晕气疑从月里看":那朦胧的雾气好像是从月亮里看到的。

"为语东风暂相借":我想对东风说暂且借来这美好,

# 东风:春风。

"来宵还得尽余欢":让明晚还能尽情享受这剩余的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元夕咏冰灯》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元夕之夜冰灯的奇妙景象。首联写诗人原本喜爱热闹的灯火,忽然被清冷的冰灯吸引。颔联将冰灯比作刚从海里捞出的蛟龙珍珠,还带着水,让人感觉满堂生寒,突出冰灯的晶莹剔透和清冷之感。颈联描写烛花不影响冰灯的影子,朦胧雾气好似来自月亮,进一步展现冰灯的奇幻。尾联表达希望东风暂借这美好,让明晚还能享受欢乐,体现了诗人对冰灯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全诗语言生动,对冰灯的描写细腻,展现了冰灯独特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谥襄文,南直常州府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唐顺之为“嘉靖八才子”之一,与王慎中并称“王唐”。他论文初主张学习唐、宋文“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后又提出诗文写作应“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其文风简雅清深,间用口语,不受形式束缚。他的文笔别具一格,立意新颖。著有《唐荆川先生文集》《广右战功录》,编有《武编》《荆川稗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元夕咏冰灯》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写的。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诗人不经意间偶遇一座光芒四射的大型冰殿建筑,被璀璨的冰灯所吸引,沉浸其中,久久不愿离去,灵感迸发,兴致盎然地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元夕夜的咏物诗。此诗描绘了元夕之夜冰灯的奇幻美景,展现了热闹欢快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诗人直接对冰灯展开描写。他抓住冰灯的两个特点进行刻画,其一,冰灯表面带有水珠。由于气候寒冷,冰灯内有烛火,加之观赏人群众多,冰灯表面会有融化的水滴。诗人将其想象成南海鲛人眼中流出的珍珠,这一想象源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李商隐在《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也用了此典故。唐顺之运用这个典故,美化了冰灯渗出的水珠,借此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欣喜。其二,冰灯带有寒气。“满堂”指的是满场,满场的观赏者都能感觉到丝丝寒意。诗人这样写,是想表明人们起初不知寒意从何而来,实则是在突出冰灯的这一特点。​​对比​​:“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将热闹的“火树”与清冷的“冰灯”对比,“火树”虽展示春天的娇艳,但年年如此、司空见惯,而冰灯的出现则出乎意料,以“火树”衬托出冰灯的新奇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元宵佳节,火树银花,尽显春天的娇艳,花灯千姿百态,却也年年如此,司空见惯。而冰灯的出现,着实令人感到意外。诗人并未直接描写冰灯,而是先写自己正欣赏着绚烂的花灯,忽然发现有清辉般的光影映照在月阑之处,这才察觉到冰灯的存在,以这种方式巧妙地突出了冰灯带来的新奇之感。颔联:“出海蛟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诗人直接对冰灯展开描写。他抓住冰灯的两个特点进行刻画,其一,冰灯表面带有水珠。由于气候寒冷,冰灯内有烛火,加之观赏人群众多,冰灯表面会有融化的水滴。诗人将其想象成南海鲛人眼中流出的珍珠,这一想象源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李商隐在《锦瑟》中“沧海月明珠有泪”也用了此典故。唐顺之运用这个典故,美化了冰灯渗出的水珠,借此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欣喜。其二,冰灯带有寒气。“满堂”指的是满场,满场的观赏者都能感觉到丝丝寒意。诗人这样写,是想表明人们起初不知寒意从何而来,实则是在突出冰灯的这一特点。颈联:“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则是结合月光来描绘冰灯。据清代方观承《冰灯》诗序记载,冰灯是“缚细箴为灯形,以水淋之凝结”,然后在内部点燃蜡烛,使其“晶莹朗彻”。冰灯映出的烛光较为柔和,它并非与月光争辉,而是与月光相互辉映。冰灯形成的光晕与月晕相似,诗人故意将其错看成月晕,意在将两者进行比较。尾联:“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表达了诗人“余兴未尽”的心情。冰灯美中不足的是其寿命短暂,无法让人们长时间观赏,这令人感到遗憾。于是,诗人想与东风商量,希望能将元宵节的时间延长一些,实则是想让冰灯多保留一段时间,因为他打算第二天夜晚再来观赏,从中可见诗人对冰灯的惊喜与钟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曹学佺《夔府竹府词四首其一》

下一篇:明·徐有贞《古从军行(三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