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fǎng
访
wáng
yǒu
wén
liú
yǐn
zèng
shī

朝代:明作者:刘基浏览量:3
cháng
xià
yuán
lín
bái
zhòu
xián
gāo
xuān
liú
màn
shān
qīng
zhú
chén
chén
绿
luò
shù
yáng
méi
yān
jiàn
wài
xīn
yáo
shuǐ
pèi
yán
qián
ruò
liǔ
fēng
huán
zuì
lái
dài
yuè
zhōu
wàng
què
chén
āi
shì
jiān

译文

漫长的夏日里,园林在白天显得格外宁静闲适,高大轩窗挽留客人,雨水漫山。倾倒酒壶竹叶青酒沉出浓绿,枝头杨梅颗颗坠落色泽深红。栏杆外新生荷莲摇动如水佩饰,屋檐前纤柔柳枝舞动似风拂鬟。​醉意朦胧带着月光浮舟归去,全然忘却尘世污浊人生路艰。​​

逐句剖析

"长夏园林白昼闲":漫长的夏日里,园林在白天显得格外宁静闲适,

"高轩留客雨漫山":高大轩窗挽留客人,雨水漫山。

"倾壶竹叶沉沉绿":倾倒酒壶竹叶青酒沉出浓绿,

"落树杨梅颗颗殷":枝头杨梅颗颗坠落色泽深红。

"槛外新荷摇水佩":栏杆外新生荷莲摇动如水佩饰,

"檐前弱柳舞风鬟":屋檐前纤柔柳枝舞动似风拂鬟。​

"醉来带月浮舟去":醉意朦胧带着月光浮舟归去,

"忘却尘埃世路艰":全然忘却尘世污浊人生路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访王友文留饮赠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漫长夏日中的园林为背景,生动描摹了诗人与友人王友文相聚闲饮的惬意场景。诗中运用了“高轩留客雨漫山”、“倾壶竹叶”、“落树杨梅”、“新荷弱柳”等一系列富有生趣的意象,巧妙地展现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与聚会的清幽雅致。尤为点睛的是末句“醉后不知舟在壑,带星和月入城还”,以诗人微醺后浑然忘我、融入月夜山水的姿态,含蓄而深刻地传达出他欲忘却尘世烦忧的超逸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字伯温,号犂眉公,浙江青田(今属文成)人。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处州总管府判,不久弃官隐居。明朝时应召,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追谥文成。刘基与高启、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他的作品前期多表现人民苦难,抒发报国拯民之志;后期多歌颂承平和叹老伤怀。其诗风格沉郁顿挫,不事绮靡。词作结集为《写情集》,以抒情言志为主,表达济世拯民的情怀。写景状物、摹山范水之作较少。散文成就在明初与宋濂并称,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风格古朴浑厚。主要作品有诗《感怀三十一首》,寓言杂文集《郁离子》《卖柑者言》等。著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后皆被收入《诚意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夏时节园林幽居的闲适画卷。展现出了作者在这悠闲自得隐居的生活,在酒酣兴尽,作者公乘兴在月光笼罩下浮舟归去,这一派悠然的醉意与眼前的清风明月,也表明了他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种种艰辛困顿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诗中描写宴饮场景的“倾壶竹叶沉沉绿,落树杨梅颗颗殷”两句尤为精妙。“竹叶”在这里借代清酒,用“沉沉绿”生动地描绘了酒色的醇厚浓重;“杨梅”则通过“颗颗殷”刻画了果实饱满圆润的红艳色泽。两个叠词“沉沉”与“颗颗”强化了视觉质感的传达,传递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托物言志:“长夏园林白昼闲,高轩留客雨漫山”通过勾勒长夏园林之景营造出闲适意境:高轩待客,山色在细雨中漫漶;“倾壶竹叶沉沉绿,落树杨梅颗颗殷”人们倾倒壶中的竹叶酒,树上成熟的杨梅颗颗殷红坠落。作者借助这一系列自然景象的铺陈及其营造的悠然氛围,来此抒发寄托了自己忘却尘世纷扰的隐逸之思。

3. 分段赏析

首联:“长夏园林白昼闲,高轩留客雨漫山”以夏日园林的静谧开篇。“长夏”点明时节,“白昼闲”勾勒出悠然氛围,而“雨漫山”以动态的雨景打破静谧,暗示主人热情留客的诚意。“高轩”既指友人居所的雅致,又暗含主客身份的高洁。雨幕笼罩山野,更添幽居避世的超逸情致,为全诗奠定闲适基调。颔联:“倾壶竹叶沉沉绿,落树杨梅颗颗殷”聚焦宴饮场景。“竹叶”喻指清酒,以“沉沉绿”写酒色之醇厚;“杨梅”则用“颗颗殷”形容果实的红润饱满。叠词“沉沉”“颗颗”强化视觉质感,绿酒与红梅形成鲜明色彩对照,既显待客之丰盛,又透出夏日生机。杨梅“落树”的细节暗含自然馈赠与主客采摘之乐,画面鲜活灵动。颈联:“槛外新荷摇水佩,檐前弱柳舞风鬟”转入园林近景。新荷摇曳如佩玉轻击,弱柳飘拂似鬟发翩跹,以“水佩”“风鬟”的拟人手法赋予植物灵动之美。“摇”“舞”二字动态传神,既呼应雨后的湿润清新,又暗喻主客超脱凡俗的高士风姿。荷、柳意象常象征君子品格,此处更深化了环境的清雅脱俗。尾联:“醉来带月浮舟去,忘却尘埃世路艰”收束于月下归舟。“带月”呼应“白昼”,点出欢饮至暮;“浮舟”暗用《庄子》典故,喻逍遥心境。“忘却”二字直抒胸臆,将酒兴酣畅升华为对尘世纷扰的主动弃绝。全诗以“尘埃世路艰”收尾,既流露对现实艰险的隐忧,又以醉后忘忧的姿态展现豁达胸襟,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解缙《题吴山伍子胥庙》

下一篇:明·莫是龙《赋得窗中度落叶二首(青溪社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