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驱下越坂":早晨驱车走下越地的山坡,
"夕饭当吴门":傍晚在吴地城门旁用餐。
# 饭:一作饮。
"停车吊古迹":停下马车凭吊古代遗迹,
# 吊:一作访。
"霭霭林烟昏":林中雾气浓密,暮色昏暗。
"青山海上来":青山仿佛从海上涌来,
"势若游龙奔":气势如同游动的巨龙奔腾。
"星临斗牛域":星辰映照在斗牛二星的区域,
# 域:一作卷。
"气与东南吞":气象与东南大地相融相吞。
"九州排怒涛":九州大地像被怒涛冲击,
# 州:一作折。
"壮哉天地根":天地的本源如此雄壮。
# 根:一作艮。
"落日见海色":落日中望见大海的景色,
"长风卷浮云":狂风卷走空中的浮云。
"山椒戴遗祠":山顶上矗立着前代的祠堂,
# 戴:一作载。
"兴废今犹存":兴盛与衰败的痕迹至今犹存。
"香残吊木客":香火已残,凭吊山中的木客,
# 香残:一作残香。
"树古啼清猿":古树间传来猿猴凄清的哀鸣。
# 啼:一作哀。,树古:一作倒树。
"我来久沉抱":我长久以来郁积的情怀,
"重此英烈魂":在此处因敬重英烈的魂魄而重新激荡。
"吁嗟属镂锋":可叹那属镂剑的锋芒,
# 吁嗟:一作嗟吁。
"置尔国士冤":竟用来安置你的国士之冤。
"峨峨姑苏台":高大的姑苏台,
"荆棘晓露繁":如今荆棘丛生,晨露繁多。
# 荆:一作榛。
"深宫麋鹿游":幽深的宫殿里有麋鹿游逛,
"此事谁能论":这样的事又有谁能评说。
"因之毛发竖":因此不禁毛发直竖,
"落叶秋纷纷":秋日里落叶纷纷扬扬。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解缙(1369~1415),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谥文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授中书庶吉士。因议立太子事为汉王高煦所忌,永乐五年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又改贬交趾。解缙善书,师法危素、詹希元。其既精小楷,又擅行草,用笔迅疾精妙,放纵洒脱。其文雄劲高古,诗豪宕丰赡似李杜。解缙还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为明代文化巨擘。著有《解文毅公集》《春雨杂述》。
1. 分段赏析
“朝驱下越阪,夕饭当吴门”,开篇交代行程的匆忙与跨越的地方。“朝驱”“夕饭”点明时间的快速流转,展现出赶路的急切;“越阪”“吴门”则指明从越地到吴地的转换。这两句以简洁的叙事,勾勒出旅途的奔波,为后文的吊古之行铺垫了背景。“停车吊古迹,霭霭林烟昏”,由行程转入具体的行动与环境。“停车吊古迹”直接点出此行的目的是凭吊古代遗迹,“霭霭林烟昏”则描绘出傍晚时分林中烟雾朦胧、天色渐暗的景象。朦胧的环境与吊古的行为相呼应,自然生出一种肃穆与感伤的氛围。“青山海上来,势若游龙奔”,聚焦于所见的山景。“青山海上来”写出山仿佛从海中升起的壮阔,“势若游龙奔”以游龙奔跑为喻,生动展现了山势的连绵起伏与灵动气势。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凸显出自然景观的雄奇。“星临斗牛域,气与东南吞”,将视角从山转向星空与地方气象。“星临斗牛域”点明所处地方位于斗牛星宿对应的方位,“气与东南吞”则写出东南方向所蕴含的雄浑气势,仿佛能吞噬一切。此句通过星宿与气象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地方的阔大与磅礴。“九州排怒涛,壮哉天地根”,由局部景象扩展到更宏大的视野。“九州排怒涛”以夸张的笔法,写出仿佛九州大地都被汹涌的波涛环绕的壮阔,“壮哉天地根”则直接抒发对这如同天地根源般的壮阔景象的赞叹。语言充满力量,传递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落日见海色,长风捲浮云”,描绘日落与风起的景象。“落日见海色”写出夕阳西下时海面呈现的色彩,“长风捲浮云”则展现出大风卷动浮云的动态。“山椒戴遗祠,兴废今犹存”,重回吊古主题,写山上的遗迹。“山椒戴遗祠”指山顶上有留存的祠堂,“兴废今犹存”则感慨祠堂历经兴衰却依然存在,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叹惋。“香残吊木客,树古哀清猿”,细致描写祠堂周围的情景。“香残”写出祠堂中香火已尽的冷落,“吊木客”可能指凭吊山中的神灵或隐士,“树古”“哀清猿”则以古老的树木和猿猴凄清的叫声,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清幽与悲凉,强化了吊古的伤感。“我来久沉抱,重此英烈魂”,由景及情,抒发个人的感受。“我来久沉抱”写出自己心中早已积郁的情怀,“重此英烈魂”则表明凭吊时,英烈的精神让自己深受触动,积压的情怀得以释放与共鸣。“吁嗟属镂锋,寘尔国士冤”,点出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冤情。“属镂锋”指刺死伍子胥的属镂剑,“寘尔国士冤”直接抒发对这位国士被冤杀的哀叹。情感强烈,将吊古的感伤具体化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峨峨姑苏台,荆棘晓露繁”,描写另一处古迹的现状。“峨峨姑苏台”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荆棘晓露繁”,长满荆棘、沾满晨露,呈现出荒凉之景。今昔对比,凸显出世事的沧桑变化。“深宫麋鹿游,此事谁能论”,继续写古迹的衰败。“深宫麋鹿游”描绘出曾经的宫殿如今已成麋鹿出没之地的荒凉,“此事谁能论”则感慨这样的兴衰变迁难以说清,充满了对历史无常的无奈。“因之毛发竦,落叶秋纷纷”,以个人感受与景物作结。“因之毛发竦”写出因感慨历史而心生的震撼,“落叶秋纷纷”则以秋天纷纷飘落的树叶,呼应开篇的傍晚时分,以萧瑟的景象强化了内心的悲戚。
上一篇:明·皇甫涍《沛上旅怀寄兄弟》
下一篇:明·刘基《夏日访王友文留饮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