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chūn
tóng
liáng
gōng
shí
zōng
xiàng
shēng

朝代:明作者:谢榛浏览量:3
xuě
jìn
cháng
fēng
chuī
jìn
chéng
méi
huā
líng
luò
shí
qíng
guān
yuè
àn
hóng
鸿
yǐng
gōng
diàn
殿
chūn
hán
lòu
shēng
luàn
hòu
sāo
rén
tóng
bǎi
gǎn
nián
lái
zhuàng
shì
cháng
zhēng
zūn
qián
huà
biān
tíng
shì
tán
jiàn
bēi
wèi
píng

译文

积雪消融,凛冽的长风吹遍京城,梅花在此时零落,也牵动着这般怅惘的情思。关山河川笼罩在昏暗的月色中,迷失了鸿雁的身影,宫殿里春寒料峭,更使得漏壶滴水的声音显得滞涩不畅。战乱之后,文人墨客们同有百般感慨,这些年来,壮士们苦于长途征战。酒樽前不要再谈论边疆的战事,弹着宝剑慷慨悲歌,心中的愤懑之气仍未平息。​

逐句剖析

"雪尽长风吹禁城":积雪消融,凛冽的长风吹遍京城,

"梅花零落此时情":梅花在此时零落,也牵动着这般怅惘的情思。

"关河月暗迷鸿影":关山河川笼罩在昏暗的月色中,迷失了鸿雁的身影,

"宫殿春寒涩漏声":宫殿里春寒料峭,更使得漏壶滴水的声音显得滞涩不畅。

"乱后骚人同百感":战乱之后,文人墨客们同有百般感慨,

"年来壮士苦长征":这些年来,壮士们苦于长途征战。

"樽前莫话边庭事":酒樽前不要再谈论边疆的战事,

"弹剑悲歌气未平":弹着宝剑慷慨悲歌,心中的愤懑之气仍未平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春夜同梁公实宗子相赋得声字》是明代谢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雪后长风、零落梅花、昏暗月色下的关河、春寒中的宫殿等初春夜景,抒发了战乱后文人的百般感慨与壮士长征的辛苦,以及谈及边庭事时弹剑悲歌、愤懑难平的情绪,语言沉郁,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雪尽长风吹禁城,梅花零落此时情。”“雪尽”点明初春时节积雪消融,“长风吹禁城”以“长风”和“禁城”勾勒出开阔而略带萧瑟的景象,“吹”字赋予风动态感。“梅花零落”描绘出梅花凋零的画面,既点明时令特征,又以花的零落呼应“此时情”,将景物与情感相联结,借景抒情,传递出内心的怅惘。颔联“关河月暗迷鸿影,宫殿春寒涩漏声。”“关河月暗”写出关山河川在昏暗月色下的朦胧,“迷鸿影”中“迷”字既写鸿雁身影在夜色中难以辨认,又暗含漂泊无依之感。“宫殿春寒”点出初春宫殿的寒意,“涩漏声”中“涩”字形象地写出漏壶滴水因寒冷而滞涩的声音,以听觉衬托环境的清冷,营造出孤寂的氛围。颈联“乱后骚人同百感,年来壮士苦长征。”“乱后”交代时代背景,“骚人同百感”写出战乱后文人墨客共同的复杂感慨,“同”字体现出情感的共鸣。“年来壮士苦长征”则聚焦于壮士,“苦长征”直白地抒发了他们长期征战的艰辛,由文人到壮士,从不同群体展现战乱带来的影响。尾联“樽前莫话边庭事,弹剑悲歌气未平。”“樽前莫话边庭事”以劝诫的口吻,写出不愿提及边疆战事的复杂心态,暗含对边事的忧虑。“弹剑悲歌”描绘出以弹剑抒发悲愤的动作与情景,“气未平”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难以平息的愤懑之情,情感强烈而直接,将全诗的情绪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邵宝《送工侍徐公致政南还途中有作》

下一篇:明·孙蕡《阙门书所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