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入维扬路":地势一路向南,通往扬州的道路上,
"天分牛斗墟":天空在这里分界,正对着牛宿与斗宿之间的星空。
"秋帆二水外":秋日的帆船行在长江与秦淮河交汇之外,
"春草六朝余":春天的野草仍生长在六朝旧都的遗址上。
"冰雪生官舍":官舍中寒气逼人,如同冰雪般冷清孤寂,
"风尘走谏书":在战乱与动荡中奔走上书,进言劝谏。
"从来经国者":自古以来能治理国家的人,
"宁不念樵渔":怎能不惦念砍柴捕鱼的百姓。
明代文学家
谢榛(1495~1575),明代文学家。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早年苦学诗,西游彰德受到赵康王礼遇。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结诗社,并称“后七子”。其倡导取法盛唐,为诗以律绝见长。后遭王攀龙排斥,客游于秦、晋藩王间,颇受尊崇。他一生未仕,力主诗摹盛唐,诗风婉然唐音。著有《四溟山人集》《四溟诗话》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写到“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这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路线。这里的“维扬路”指的是江淮地区的道路,明确了友人将要前往的方向,而“牛斗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用来象征天空的方位,暗示旅途的遥远和天地间的广阔。诗人用简洁的地理和天象描写,勾勒出送别时的空间感,也为下文展开情感做了铺垫。颔联“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秋天的帆船正行驶在两条大江之外,展现出秋水连天、行舟远去的景象;而“春草六朝余”则借春草繁茂的景象暗示六朝古都的历史悠久和兴衰变迁。这里秋与春、江水与古都形成时间和空间的对比,抒发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友人远行的惆怅。颈联“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转入对友人仕途的描写。“冰雪”象征着官场的冷清和艰难,衬托出官舍环境的严酷,而“风尘走谏书”则表现友人勤于进言、奔走于朝野之间的忙碌。诗人用“冰雪”“风尘”两种自然景象比喻官场的境况,体现出对朋友的理解和关心,同时也暗含对官场生活艰苦的无奈。尾联“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点明主题,表达对为国理政者的期待和提醒。这里的“经国者”指治国理政的人,“樵渔”则象征质朴平凡的生活,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仕宦之人不应忘记民间的生活和苦难,保持对民情的关注。结尾的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对朋友以及所有治国者应当怀有朴素情怀和责任感的希望。
上一篇:明·廖孔说《怀匡庐二首其一》
下一篇:明·朱高炽《江楼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