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清且俭":一位清廉节俭的县官,
# 清且俭:清廉且节俭。
"深谷有人家":来到了一处住着人家的深谷中。
# 有:一作自。
"一径入寒竹":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清寒的竹林,
# 寒竹:形容竹林茂密给人以清冷之感。
"小桥穿野花":一座小桥从开得绚烂的野花中穿过。
"碓喧春涧满":石碓舂米的声音充满了春天的山涧,
# 碓:用木石制成的捣米器具。
"梯倚绿桑斜":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微微倾斜。
"自说年来稔":田舍主人说近年来庄稼成熟收成不错,
# 稔:庄稼丰收。
"前村酒可赊":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赊。
晚唐诗人
郑谷(851?~910?),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郑谷与张乔、周繇等合称“咸通十哲”,还被诗僧齐己称为“一字师”。他的诗作,多投赠唱和、写景咏物之作,然屡遭丧乱,能将个人忧愤与时代哀愁融铸其中,声调悲凉。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婉转,时有警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堪为“晚唐之巨擘”。代表作品有《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雪中偶题》《鹧鸪》等。著有《云台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歌描绘了诗人访问游览的行踪,以及山村农民愉快劳动的场面,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生动图景。
2. 写作手法
烘托:通过描写“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中溪岸水碓的喧闹声、斜倚桑树的梯子,烘托出乡村生活的繁忙与丰收的喜悦氛围,以动态声音和具体物象展现乡村活力。正衬:以“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描绘的茂林修竹、遍地野花,映衬出深谷中农家生活环境的清幽美好,也为后文展现淳朴闲适的农家生活作铺垫。景物描写:“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描写小径蜿蜒入竹林,小桥横跨野花溪边,“寒竹”“野花”勾勒出清幽烂漫的田园景致,烘托出环境的优美宁静,映衬农家的淳朴闲适;“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以水碓喧闹声衬乡村静谧,借绿桑旁斜梯展现桑树繁茂,生动呈现乡村田园生活气息,为下文写农家丰收满足的生活铺垫。
3. 分段赏析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两句开篇点明背景与地点。“县官清且俭”直接道出当地官员清廉节俭的品质,为后文描绘乡村生活作铺垫;“深谷有人家”则交代了田舍所处环境,引出下文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奠定了淳朴闲适的基调。“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是描写山间景色的佳句。“入”字生动展现出诗人沿着小径深入茂密寒竹的动态,凸显茂林修竹间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字则巧妙描绘出小桥在烂漫野花间延伸的画面,勾勒出春天野花遍地、美好可爱又淳朴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为后文写农家生活起到烘托映衬作用。“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两句展现乡村劳作场景。春水涨满山涧,溪岸水碓转动起落发出喧闹声,诗人将其想象成五谷丰登之歌,充满生活情趣;“梯倚绿桑斜”以采桑用梯,侧面体现桑树丰茂、叶子肥硕,预示蚕茧丰收,生动描绘出农民和平的劳动生活,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为田舍主人的话语。以农民质朴的语言,直接表现出丰收后生活的丰足,“酒可赊”更体现出农民对生活的满足感,语言朴素而富有情趣,逼真地展现出农民的口吻与心理,勾勒出一幅自足自乐的农家生活图景。
下一篇:唐·郑谷《早入谏院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