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微雨动春寒":征途上细雨纷纷,带来阵阵春寒,
# 动:牵动、引发。,征途:旅途。
"片片飞花马上残":一片片落花在马上飘零残败。
# 马上残:指于旅途马上看见邮亭春花凋残。
"试问亭前来往客":试着问问邮亭前来来往往的行人,
# 来往客:来来往往的行人。
"几人花在故园看":有几人能在家乡看到花开。
# 几人:有几个人。
徐熥,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通过描绘邮亭旁残花飘零之景,以及向亭前来往客人的发问,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单、清寂的心境,蕴含着深深的羁旅愁思。
2. 写作手法
渲染:“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诗人选取“征途”“微雨”“春寒”“飞花”等多个意象,描绘出细雨纷飞、春寒料峭,花瓣纷纷飘落于马前的画面。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层层叠加出清冷、孤寂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有力地渲染出诗人羁旅途中的凄凉心境。借景抒情:“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诗人将自身置于征途之中,借微雨带来的春寒、飘零残败的飞花之景,把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惆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融入其中。没有直接诉说情感,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绪,使情与景自然交融。
3. 分段赏析
开篇首句,诗人点明季节与环境,巧妙渲染氛围。彼时,诗人正奔波于漫漫征途,恰逢细雨霏霏,春寒之意扑面而来。紧接着,次句顺势引出诗人有感而发的关键物象——残花。只见那花瓣片片纷飞,飘落在诗人的马前,旋即凋零。此二句借对景物动态的细腻描摹,将诗人内心怅惘的惜春之情,尽数寄托其中。三、四句,诗意陡然转折。诗人忽向亭前来往行人发问:诸位之中,究竟有几人得以于故园之中赏花呢?此问一出,诗意瞬间升华,情感从单纯的惜春,转而化作浓烈的怀乡之情,且诚挚深厚、直抵人心,令人不禁为之拍案赞叹。
# 词不必丽,意不必深,而婉转关生,觉一种至情,余于意言之外。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九
# 徐熥这首诗,以旅人在异乡看花引发议论,写出“几人花在故园看”这样深刻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达观的人生态度。有些书将此解释成怀乡,其实并不准确。既然旅人多在异乡看花,就可以释然了,不独诗人一人例外。
现代诗人、词作家孙朝成《三千年选解三百首·中国传统诗词摘珍解妙》
上一篇:明·王世贞《长至夜起坐忆家》
下一篇:明·于慎行《闲居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