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恶鼠":有个人讨厌老鼠,
# 恶:讨厌;厌恶。,某:某个人;有一个人。
"破家求良猫":倾尽家财讨得一只好猫。
#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破:倾尽
"餍以腥膏":用鱼和肥肉喂养它,
# 餍以腥膏:把鱼,肉(给它们吃得)饱饱的。餍:满足。以:用。腥膏:鱼和肥肉。腥:代指鲜鱼。膏:肥肉。
"眠以毡罽":用毡子和毯子给猫睡。
# 毡罽:毡子和毯子。罽,(罽蒘)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似芹,可食,子大如麦粒。俗称“鬼麦”。
"猫既饱且安":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
# 猫既饱且安:“猫既”两句: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
"率不食鼠":大都不捕鼠了,
# 率:大都。
"甚者与鼠嬉戏":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
# 嬉:嬉戏,玩耍。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为这个缘故更加横行不法。
#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为这缘故愈加放肆。故:缘故。益:更加。暴:凶暴。横行不法。
"某怒":这人十分生气,
"遂不复畜猫":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
# 以为天下无良猫也:认为世界上没有好猫。以为:认为。
"是无猫邪":是没有好猫吗,
"是不会畜猫也":是因为不会养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养猫题材的笔记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人因厌恶老鼠而求来一只猫,因过度宠溺,使猫饱食安逸后失去捕鼠能力,导致老鼠更加猖獗,最终这人不再养猫并认为天下无好猫的故事,揭示了如果不能物尽其才,让人或物处于过度安逸的环境,其斗志和能力就会被消磨的道理。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猫被优养前应有的捕鼠能力,与被优养后饱食安逸、不捕鼠甚至与鼠嬉戏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环境对猫行为的影响,从而为揭示主题做铺垫。如“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嬉戏”和人们预期中猫捕鼠的情景形成鲜明反差。以小见大:通过讲述养猫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申出关于人才使用、环境对事物影响等具有普遍性的大道理。从猫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类比人或其他事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发展变化,使文章蕴含深刻哲理。
3. 分段赏析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嬉戏。鼠以故益暴”这部分是故事的叙述。开篇点明有人厌恶老鼠,不惜用尽家财寻求好猫,展现其解决鼠患的决心。接着“餍以腥膏,眠以毡罽”描述了此人对猫的过度宠溺,用鲜鱼肥肉喂养,给猫舒适的睡眠环境。然而,这种过度的优养导致“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嬉戏”,猫失去了捕鼠的本能,甚至与老鼠玩乐,使得老鼠更加猖獗。这一系列的情节发展,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展现了因错误的对待方式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为后文的议论埋下伏笔。“某怒,遂不复畜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畜猫也”此部分为议论。前面事件发展至此,主人愤怒地赶走猫,并且得出“天下无良猫”的结论。而作者紧接着以反问“是无猫邪,是不会畜猫也”点明主旨,指出问题的关键并非没有好猫,而是主人不懂得正确养猫。这一议论由养猫之事延伸开来,引发读者对类似社会现象的思考,即当我们在处理问题、使用人才时,是否因为方法不当而导致失败,进而将文章的寓意升华到一个更具普遍性的层面。
4. 作品点评
《世无良猫》作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一篇,它以贴近生活的养猫故事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人才使用和环境影响的重要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语言简洁质朴,叙事流畅自然,在简短的篇幅内将故事讲得生动且富有哲理。对后世文学创作在以小见大揭示哲理方面有一定启发,也为读者理解社会现象、思考处事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下一篇:清·阮元《吴兴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