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xíng
·
·
fēi
fēi
quàn
zǎo
gēng

朝代:清作者:姚鼐浏览量:3
fēi
fēi
quàn
zǎo
gēng
chōng
chú
chèn
chūn
jīng
qiān
céng
shí
shù
yáo
xíng
dài
shān
tián
fàng
shuǐ
shēng

译文

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逐句剖析

"布谷飞飞劝早耕":布谷飞来飞去的劝说人们早些耕种,

# 劝:劝说。,布谷:布谷鸟。

"舂锄扑扑趁春晴":白鹭趁着天晴在天上扑打着翅膀。

# 扑扑:扑打翅膀。,舂锄:白鹭。

"千层石树遥行路":在层层石树之间的路上行走,

# 石树:山树。

"一带山田放水声":听得山里田园放水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是清代诗人姚鼐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以形象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布谷鸟“飞飞劝早耕”、白鹭“扑扑趁春晴”的活动,为春耕场景营造出天时适宜的蓬勃氛围;第三句紧扣“山行”主题,从仰望视角描绘千层石树间蜿蜒陡峭的遥途,暗含跋涉之态;末句则聚焦山乡田野,以“一带山田放水声”的听觉描写,展现农民引水播谷的繁忙春耕景象。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雅丽,通过山行途中的所见所闻,将自然生灵的催促、山野路径的幽深与农事劳作的声响有机融合,生动呈现了春日山乡中自然节律与农耕活动的和谐共振,客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生机与天人相契的美好图景,具有清新明快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学家、学者

姚鼐(1732~1815),清代文学家、学者。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又以“惜抱”为号,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姚鼐少尤以古文名世,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其论文倡义理、考据、辞章合一,并倡阳刚、阴柔之说,以区分文章风格。诗作涉及咏史、怀古、感怀、赠答、题画、山水、田园等方面,且众体兼备,五古高雅,七古华贵,七律工力甚深,兼盛唐、苏东坡之胜,五律偏向王维、孟浩然一派。主要作品有《述庵文钞序》》《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过天门山》等。著有《惜抱轩全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田园劳作诗。诗中介绍了春日里的农耕景象。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以及对农耕生活的赞美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与劳作和谐相融的欣悦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仗:开头两句“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用形象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布谷鸟和舂锄(白鹭)的活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拟人:“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以“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以“趁”字将舂锄人格化,使鸟儿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味。

3. 分段赏析

“布谷飞飞劝早耕”,以“布谷飞”的动态起笔,布谷鸟本是报春催耕的候鸟,诗人用“劝”字赋予其人格化特征,仿佛它在殷勤催促人们趁早耕种,既点明了春耕时节,又添几分生机与情趣。“舂锄扑扑趁春晴”,紧承上句的春意,写白鹭(舂锄)在晴朗的春日里拍打着翅膀飞翔。“扑扑”摹写鸟翅扇动的声音,“趁春晴”则点出鸟儿也在顺应天时,与“劝早耕”相呼应,共同勾勒出春日里万物应时的鲜活画面。“千层石树遥行路”,视角转向山路景色,层层叠叠的树木生长在岩石间,远方的道路蜿蜒其间。“千层”写出山林的深邃与壮阔,“遥行路”既暗示了诗人山行的视角,也为下文的山田景象做了铺垫。“一带山田放水声”,以听觉描写结尾全诗,山脚下一片山田传来放水的声响。这声音既是春耕劳作的信号,又与前文的鸟鸣、鸟飞之景相呼应,于宁静的山林中注入生活气息,让春日山行的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农耕之趣,尽显诗人对田园春光的喜爱与赞美。

4. 作品点评

此诗描摹山行所见所闻,构思精巧,剪裁妥帖,于末句卒章显“志”。语言清新雅丽,无一字冗赘,桐城派所倡导的“雅洁”之风与反对繁辞赘语的主张,在此诗中得到了鲜明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下一篇:清·符曾《上元竹枝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