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
shī

朝代:清作者:陈文述浏览量:3
shuǐ
chuāng
bàng
huà
lán
kāi
zhěn
diàn
xiāo
shū
lòu
cuī
shēng
liáng
dào
mèng
wàn
shàng
sòng
qiū
lái

译文

临水的轩窗低低地依傍着雕饰精美的画栏敞开,枕席透着丝丝缕缕的凉爽,更漏声声似在催促着秋意的蔓延。一夜的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万张荷叶送来了秋意。

逐句剖析

"水窗低傍画栏开":临水的轩窗低低地依傍着雕饰精美的画栏敞开,

"枕簟萧疏玉漏催":枕席透着丝丝缕缕的凉爽,更漏声声似在催促着秋意的蔓延。

# 玉漏:指玉做的计时器。,萧疏:凉爽之意。,枕簟:枕席。簟,竹席。

"一夜雨声凉到梦":一夜的雨声把凉爽带入了梦境,

# 凉:一作“惊”。惊动,惊醒。

"万荷叶上送秋来":万张荷叶送来了秋意。

# 秋:这里指秋凉。,万荷:万张荷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夏日杂诗》是清代陈文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水乡夏末之夜的所见所感,将夏日夜雨水乡荷塘那秀美且幽清的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真切地反映出夏秋之交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与气候的微妙变化,更体现了诗人闲适惬意的情怀。诗中并未刻意雕琢,而是信手拈来自然之景,却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巧夺天工的美妙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夏日雨夜的独特景象与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雨夜景色的喜爱以及在凉爽氛围中的惬意心情,同时展现出诗人对季节微妙变化的敏锐捕捉。

2. 写作手法

拟人:“一夜雨声凉到梦”中将“雨声”当作了一个能够主动传递凉意的“人”,仿佛“雨声”有意识地把“凉”送到了诗人的梦境之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夜凉意对诗人梦境的渗透;“万荷叶上送秋来”中赋予荷叶“送秋”的动作,好像荷叶是特意把秋天送来的使者,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由荷叶和雨声而联想到秋意的奇妙感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诗意。虚实结合:“一夜雨声凉到梦”中,雨声本身是真实可闻的,但凉意透过听觉进入梦境,是诗人内心对雨夜凉意的深度感知;“万荷叶上送秋来”中,荷叶本身是真实存在的,但“送秋”是诗人基于雨夜凉意,凭借自身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在脑海中产生的想象。这两句虚实交织,既使读者感受夏夜真实情境,又能体会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铺垫:“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写夏夜临水窗边虽通风却难眠,未言原因,设下悬念,为后两句秋雨乍到做铺垫,使诗歌情节更有层次。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水窗低傍画栏开”勾勒出一幅临水而设的场景。这样的环境设定,无疑是感受秋凉最为敏锐的绝佳之处。“枕簟萧疏玉漏催”,“簟”指竹席,“萧疏”在此处营造出一种凉爽而略带空寂的氛围。就如白居易诗中所云“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秋凉时节,人们最先感受到的舒爽,往往源自于寝卧时所接触的枕席。诗人以如此浅白易懂的文字,精准捕捉到人人皆有的切身体会,使得读者倍感亲切。后两句:荷叶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是大自然派出的使者,将秋意悄然送抵。“一夜雨声凉到梦”把一夜的雨声与梦境相连,让凉意穿透现实,沁入梦乡。这种将凉意融入梦境的描写,看似不合常理,实则饱含深情。它将凉意拟人化,让我们仿佛感受到那份凉意如同知心好友,温柔地呵护着诗人,体贴入微,带来极致的惬意。元代盍西村在《莲塘雨声》中有“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之句,写的是荷上雨声惊破好梦,侧重于动态的惊扰;而陈文述诗中“万荷叶上送秋来”则是荷上雨声为梦送凉,营造出一种静谧、温和的氛围,一动一静,皆成妙趣,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荷与雨交织的独特魅力。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中,除了“画栏”与“玉漏”这两个词稍显典雅之外,尤其是末尾那两句最为精妙警策的诗句,所用语言极为质朴自然。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陈文述一贯的诗风形成鲜明反差。然而,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表达,造就了这首难得的佳作,于平实之中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诗人不拘一格的创作才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况周颐《定风波·未问兰因已》

下一篇:清·严遂成《白水岩瀑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