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中":明朝万历年间,
# 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钱若赓守临江":钱若赓担任临江知府,
# 临江:在今江西省境内。,守:太守。
"有异政":有卓越出众的政绩。
# 政:政绩。,异:与众不同的判断。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有个乡下人带着一只鹅到集市上,
# 持:拿着。
"寄店中后他往":把鹅寄存在客店里,然后去了别的地方。
"还":等他回来后,
"索鹅":向店主索要鹅,
# 索:索要。
"店主赖之":店主却耍赖,
"云":说:“
"群鹅我鹅也":这群鹅都是我的,没有你的鹅。”
"乡人不平":乡下人感到愤愤不平,
# 不:同否,没有。
"讼于官":就把这件事告到了官府。
# 于:向。,讼:诉讼,告状。
"公令人取店中鹅":钱若赓派人把客店里的鹅取来,
# 公:指钱若赓。
"计四只":一共四只,
# 计:一共。
"各以一纸":给每只鹅一张纸,
"给笔砚":一套笔砚,
"分四处":把它们分放在四个地方,
"令其供状":让它们写出供状。
# 状:旧时叙述事件的文辞。
"人莫不讶之":人们没有不对此感到惊讶的。
"食顷":过了一顿饭的时间,
# 食顷:一顿饭的时间。
"使人问鹅供不":钱若赓派人去问鹅招供了没有?
# 不:同“否”。
"答曰":去的人回复说:“
"未":没有。”
"又顷":又过了一会儿,
"下堂视之":钱若赓走下公堂查看,
"曰":说:“
"状已供矣":供状已经有了。”
"手指一鹅曰":他指着其中一只鹅说:“
"此乡人鹅":这就是乡下人的鹅。”
"众人怪之":众人都感到很奇怪,
"守曰":钱若赓解释说:“
"乡人鹅食草":乡下人的鹅吃青草,
"粪色青":粪便的颜色是青色的;
"店鹅食谷粟":客店里的鹅吃谷物粟米,
"粪色黄":粪便的颜色是黄色的。”
"店主服罪":店主听后,只好认罪。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清代的文言文,也是一篇叙事题材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明万历年间,临江知府钱若赓巧妙断决乡人鹅被店主赖占一案。通过钱若赓让鹅“供状”,并依据鹅粪颜色判断鹅的归属,体现了钱若赓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公正断案的能力。借钱若赓断鹅案,写出了他智慧断案、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
2. 分段赏析
“明万历中”至“讼于官”此部分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万历年间,钱若赓任临江知府,政绩优异。接着讲述事件起因,乡人持鹅入市寄存店中,返回后店主赖账,乡人不服告到官府。简单几句交代清楚故事背景和矛盾冲突,为下文钱若赓断案做铺垫。“公令人取店中鹅”至“众人怪之”,钱若赓断案过程,他命人取店中四只鹅,给纸笔分四处让鹅“供状”,众人对此感到惊讶。过了一会儿派人询问,鹅未“供状”,又过一会儿钱若赓下堂查看称“状已供矣”,并指出一鹅是乡人的,众人疑惑不解。这部分通过对钱若赓行为和众人反应的描写,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守曰”至结尾,钱若赓解释断案依据,即乡人鹅食草粪色青,店鹅食谷粟粪色黄,最终店主服罪。揭示悬念,展现钱若赓断案的智慧和依据,使故事完整,也点明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