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zhōng
shī

朝代:清作者:李鸿章浏览量:4
láo
láo
chē
wèi
ān
lín
shì
fāng
zhī
nán
sān
bǎi
nián
lái
shāng
guó
qiān
wài
diào
mín
cán
qiū
fēng
bǎo
jiàn
chén
lèi
luò
jīng
jiàng
tán
hǎi
wài
chén
fēn
yóu
wèi
zhū
jūn
zuò
děng
xián
kàn

译文

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生艰难哀悼。秋风肃杀,吹着这残破的宝剑,身为孤臣,泪流满面,落日的余晖照着旌旗和大将坛。外国侵略我国意图并没有结束,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逐句剖析

"劳劳车马未离鞍":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

# 劳劳:辛劳;忙碌。

"临事方知一死难":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生艰难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肃杀,吹着这残破的宝剑,

"落日旌旗大将坛":身为孤臣,泪流满面,落日的余晖照着旌旗和大将坛。

# 旌旗:旗帜的总称。

"海外尘氛犹未息":外国侵略我国意图并没有结束,

# 犹未息:一作“纷未已”。,海外:一作寰海。

"诸君莫作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终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刻画了诗人一生车马奔波、鞍马未曾离身的形象,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他为国家事务终日操劳的身影,尽显毕生奉献之态。​颔联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抚今追昔间,慨叹王朝三百年来走过的崎岖历程,字里行间满是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颈联选取秋风、宝剑、孤臣泪等意象,交织成一幅凄怆悲壮的图景,既暗藏着诗人身为孤臣的无助与悲戚,更彰显出他对国家矢志不渝的忠诚。​尾联中,诗人不忘警示世人:国家面临的危难尚未消除,海外的纷扰与动荡依旧存在。他恳切呼吁众人切勿对此掉以轻心,务必保持警醒、奋发振作,一同为国家的前途拼搏奋进。​整首诗浸透着浓厚的忧国情怀与豪迈的爱国热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牵挂,以及对民族所受苦难的由衷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诗人以车马自比,说自己一生都在为国家奔波,就像拉车的马从未离开过马鞍。“临事方知一死难”则感慨到临死之时才知道想要轻松一死也是难事,体现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国家责任的担当,有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颔联“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三百年来”抚今追昔,概括了清朝自建国以来三百多年的历史,感叹国家发展缓慢,国运衰微。“八千里外”从空间角度着笔,写诗人为国家事务奔波,看到了百姓在战乱和列强侵略下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悲痛心境。颈联“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此联营造出一种悲壮、凄凉的氛围。“秋风”“宝剑”“孤臣泪”,描绘出诗人在秋风中手持宝剑,独自落泪的画面,寓示着自己身为孤臣的无奈与忠贞。“落日旌旗大将坛”,“落日”象征着国家的衰落,“旌旗”“大将坛”则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落寞,暗示了诗人虽然有着大将般的才能和地位,却无法改变国家衰败的现状,充满了无奈和悲哀。尾联“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海外尘氛犹未息”指出海外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仍未消除,国家仍然处于危机之中。“诸君莫作等闲看”是诗人对后人的告诫,呼吁人们不要忽视国家面临的危机,要警醒起来,为国家的未来努力,体现了他临终之际仍心系国家命运的忧国忧民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赞林黛玉》

下一篇:清·屈复《偶然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