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n
lín
dài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liǎng
wān
fēi
yuàn
yān
méi
shuāng
fēi
hán
tài
shēng
liǎng
zhī
chóu
jiāo
shēn
zhī
bìng
lèi
guāng
diǎn
diǎn
jiāo
chuǎn
wēi
wēi
xián
jìng
shí
jiāo
huā
zhào
shuǐ
xíng
dòng
chù
ruò
liǔ
fēng
xīn
jiào
gān
duō
qiào
bìng
西
shèng
sān
fēn

译文

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一双清露喜悦又似含愁。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泪光点点,气喘微微。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心胜比干更聪明,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逐句剖析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两道淡烟弯眉欲皱未皱,

# 肙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肙:一作罥。罥:挂。各个版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改全句。一般以清代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世简称“己卯本”)为准。,蹙:皱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一双清露喜悦又似含愁。

# 似喜非喜:一作似泣非泣。

"态生两靥之愁":忧愁的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

# 靥:脸颊上的微涡。

"娇袭一身之病":身子柔弱如同承袭了一身的病。

# 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泪光点点":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气喘微微。

"娴静时如娇花照水":安静的时候就像娇花照水般迷人,

# 时如娇:一作似娇。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行动时像弱柳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 处似:一作如。

"心较比干多一窍":心胜比干更聪明,

# 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林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

"病如西子胜三分":生病时的姿态比西施还要美。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更显娇柔之美。见《庄子·天运》。林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赞林黛玉》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一篇文。出自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篇文章。该文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会面时,借贾宝玉视角展现林黛玉形象。内容上,未对其容貌精细描绘,却凸显她弱不禁风的娇态与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成功塑造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聪慧灵秀的经典形象,是《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精彩之笔,对展现林黛玉这一核心人物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是《红楼梦》作者为生动呈现林黛玉之美、精心塑造这一经典人物而创作的骈文,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彼时,林黛玉初入贾府,与贾宝玉首次相见,此即为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心底涌起的第一印象。小说里这般描述:宝玉一眼便望见一位身姿袅袅婷婷的女子,心下当即断定她便是林姑妈家的女儿,赶忙上前见礼。待归座后细细打量,愈发觉得她与旁人截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骈文,属于人物赞咏题材。通过贾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的感受,描绘出林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超凡脱俗的气质,展现了一个容貌与才华过人的少女形象。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从外貌入手刻画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在语言上,炼字精妙,“蹙”“罥”“含”等字生动地写出黛玉眉目的独特与神情。从形象塑造看,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黛玉那含愁带怨、楚楚动人的面容。运用对偶的表达技巧,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与美感。后四句,深入展现黛玉神韵。“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将其静与动的姿态比作姣花照水、弱柳扶风,形象地写出她的柔美。在内容主题上,进一步烘托出黛玉的娇弱、灵秀,展现其独特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段赞文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宝玉眼中的黛玉。黛玉心思细腻,多愁多病,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具有贵族小姐特有的柔弱气质,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不幸的人生经历。赞文中对黛玉容貌的描写只是寥寥几句,但重点突出了她那娇弱可怜的体态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现代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红楼梦诗词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柳亚子《孤愤》

下一篇:清·李鸿章《临终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