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duān
yǒng
pén
zhōng

朝代:清作者:顾太清浏览量:3
xūn
fēng
diàn
殿
yīng
táo
jié
shā
chuāng
xià
chén
tán
ruò
xiǎo
shàn
yǐn
wēi
liáng
yōu
yōu
xià
cháng
rén
zhī
shèn
xiàng
yán
liáng
wèn
lǎo
hǎo
zāi
péi
huā
yuè
kāi

译文

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熏香袅袅。扇子扇起了微微凉风,夏日悠悠且漫长。见到花对此我感到欣喜,炎炎夏日又有什么关系。有经验的菜农侍弄的好啊,才能让菊花在五月开放。

逐句剖析

"薰风殿阁樱桃节":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

# 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碧纱窗下沈檀爇":碧纱窗下熏香袅袅。

# 爇:烧。,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

"小扇引微凉":扇子扇起了微微凉风,

"悠悠夏日长":夏日悠悠且漫长。

"野人知趣甚":见到花对此我感到欣喜,

"不向炎凉问":炎炎夏日又有什么关系。

"老圃好栽培":有经验的菜农侍弄的好啊,

# 老圃:有经验的菜农。

"菊花五月开":才能让菊花在五月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的词作。这是一首咏花的词。菊花通常在秋季开放,但词中所咏的盆中菊却在端午时节绽放。词人在初夏就欣赏到秋季的花卉,心里自然格外欢喜。上片先描绘盆中菊开放时的夏日环境,“薰风殿阁樱桃节”,意思是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到了成熟的时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写出屋内点燃着驱暑的熏香。又用“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突出菊花开放的时节特点。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表达因花开而充满的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赞叹栽培菊花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全词直到最后才点出“菊”字,而惊叹、欣喜的情感生动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顾太清(1799~1876?),清代诗人。姓西林觉罗氏,本名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别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幼时家变养于顾氏,后为贝勒奕绘侧福晋。顾太清工诗好词,与纳兰性德同为满洲杰出的文学家。其词深受周邦彦影响,词风深稳沉着,音律谐美,主要通过纪游、咏物,表现其欢乐与哀伤。著有诗集《天游阁集》、词集《东海渔歌》,另著有小说《红楼梦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绘了端午日盆中菊开放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盆中菊在五月绽放的惊叹与欣喜之情,以及对栽培菊花的花匠的赞美,字里行间体现出词人对这一独特花卉景观的喜爱与欣赏。

2. 写作手法

渲染:“薰风殿阁樱桃节”以端午时节樱桃成熟、暖风盈阁的夏日意象,反衬菊花反季开放的奇景。上片通过“碧纱窗下沈檀爇”的熏香缭绕与“小扇引微凉”的触觉体验,层层渲染出悠长夏日氛围,为末句“菊花五月开”的惊奇蓄势。下片“野人知趣甚”将自然物候与人文情怀交融,全篇未直写菊而菊韵自现。

3. 分段赏析

上片:“薰风殿阁樱桃节”此句以“薰风”与“樱桃节”点明初夏时令,渲染端午临近的温暖氛围。“薰风”既暗示气候宜人,又暗含生机;“樱桃节”则以具象的植物生长状态,暗示端午临近的物候特征,为后文菊花反常开放埋下伏笔。“碧纱窗下沈檀爇”中“碧纱窗”勾勒出清雅的居所环境,“沈檀爇”通过嗅觉描写,进一步强化夏日室内的清凉与静谧。此句以视觉与嗅觉交织的意象,烘托出闲适雅致的生活场景,与端午的节令特征相呼应。“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中“小扇引微凉”以动态的“引”字,将扇风动作与清凉感受巧妙结合,凸显人物的悠然心境;“悠悠夏日长”则通过时间感知的延长,既写实夏日昼长,又暗含对当下闲适生活的沉浸与满足。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夏日慵懒而惬意的氛围。下片:“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中“野人”的“知趣”与“不向炎凉问”,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人物超然物外的品格。此句既赞花匠不慕浮华、专注技艺的淡泊,又以“炎凉”双关自然气候与世态人情,暗含对高洁志趣的追求。“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点明题眼“菊”,以“老圃”与“好栽培”直抒对技艺的赞叹。“菊花五月开”打破菊花秋开的常态,凸显反常现象中的惊喜,既表达对生命力的惊叹,亦暗含对人工培育奇迹的礼赞。全词至此方显“菊”字,收束全篇却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白鹿洞诗》

下一篇:清·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