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
·
yǒng
bái
hǎi
táng

朝代:清作者:顾太清浏览量:3
dòng
shēn
shēn
yǎn
xiào
shì
jiān
nóng
zhī
fěn
bān
zhuāng
diǎn
rèn
méng
lóng
míng
yuè
xià
dōng
fēng
tōu
zhǎn
piān
chù
dòng
rén
niàn
zuó
wēi
yīn
jīn
hǎo
chūn
guāng
yǒu
xiàn
qiàn
kěn
wèi
shí
zàn
bīng
xiāo
shuí
hōng
rǎn
ài
róu
tiáo
zhào
shuǐ
jìng
zhuāng
qīng
yàn
qiáng
jiǎo
绿
yīn
lán
wài
yǐng
yìn
shàng
yún
chuāng
bīng
diàn
piàn
qīng
yīn
àn
dàn
shì
fēng
qíng
tài
shì
yíng
yíng
shù
hún
nán
chàn
chūn
shēng
gǎn

译文

深锁的门户紧紧关闭着。我嘲笑这世间、人们用浓厚的脂粉和艳丽的妆容,那样刻意地装扮自己。请在朦胧的明月之下,别让东风偷偷吹动(这清幽之景)。却偏偏触动了、词人心中的挂念。昨天是轻微的阴天,今天就下起了雨,这美好的春光、虽然有限却也是毫无保留地展现着。它能否为我,暂时停留一会儿呢。那轻盈如冰绡、薄雾般的丝绸是谁渲染的呢?我喜爱那依依、垂柳映照着水面,清雅明艳的美丽妆扮。墙角绿荫和栏杆外的影子,映在了书窗和凉席上。隔着这一片、清幽暗淡的光影。这不是因为风神(封姨)太过无情,是因为树木已枝繁叶茂、树下花魂却难留春住。春天即将过去,让人容易产生伤感之情。

逐句剖析

"洞户深深掩":深锁的门户紧紧关闭着。

"笑世间、":我嘲笑这世间、

"浓脂腻粉":人们用浓厚的脂粉和艳丽的妆容,

"那般妆点":那样刻意地装扮自己。

"认取朦胧明月下":请在朦胧的明月之下,

"不许东风偷飐":别让东风偷偷吹动(这清幽之景)。

# 飐:吹动。

"偏触动、":却偏偏触动了、

"词人系念":词人心中的挂念。

# 系念:挂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昨天是轻微的阴天,今天就下起了雨,

"好春光、":这美好的春光、

"有限无余欠":虽然有限却也是毫无保留地展现着。

# 有限无余欠:意思是春光虽是有限的,但现在,它却尽情表现出来了。

"肯为我":它能否为我,

"一时暂":暂时停留一会儿呢。

# 暂:停下脚步。

"冰绡雾縠谁烘染":那轻盈如冰绡、薄雾般的丝绸是谁渲染的呢?

# 雾縠:阵阵的雾气。縠是一种纱皱形状,此处形容雾。,冰绡:透明如冰的绡纱。绡,生丝织成的薄纱。

"爱依依、":我喜爱那依依、

# 爱依依:依依可爱。

"柔条照水":垂柳映照着水面,

# 柔条:嫩枝,柔软的枝条。

"靓妆清艳":清雅明艳的美丽妆扮。

# 靓妆:秀丽的装扮,光彩照人。

"墙角绿阴栏外影":墙角绿荫和栏杆外的影子,

"印上芸窗冰簟":映在了书窗和凉席上。

# 冰簟:竹席。,芸窗:即窗子。芸是形容它有香气。

"隔一片、":隔着这一片、

"清阴暗澹":清幽暗淡的光影。

# 澹:同“淡”。

"不是封姨情太薄":这不是因为风神(封姨)太过无情,

# 封姨:古代神话中的风神。

"是盈盈、":是因为树木已枝繁叶茂、

# 盈盈:满。

"树底魂难忏":树下花魂却难留春住。

# 魂难忏:魂系梦绕地留恋春光。忏,悔。

"春欲暮":春天即将过去,

"易生感":让人容易产生伤感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缕曲·咏白海棠词》是清朝顾太清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运用对照手法,刻画白海棠的形态特征,展现作者对自然生机的眷恋;下片以丝织品的光泽质感比拟白海棠绽放时的明媚景象,通过物象映衬突出其风韵。全篇通过描绘暮春时节凋零前的白海棠,呈现了作者对季节流逝的感怀,其中景物刻画与情感流露均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顾太清(1799~1876?),清代诗人。姓西林觉罗氏,本名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别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幼时家变养于顾氏,后为贝勒奕绘侧福晋。顾太清工诗好词,与纳兰性德同为满洲杰出的文学家。其词深受周邦彦影响,词风深稳沉着,音律谐美,主要通过纪游、咏物,表现其欢乐与哀伤。著有诗集《天游阁集》、词集《东海渔歌》,另著有小说《红楼梦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该词借助描绘暮春将谢的白海棠,表达了词人深切的惜春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开篇将白海棠的“素洁淡妆”与“世间浓脂腻粉”对比,突出其天然纯净之美,同时影射对世俗浅俗审美的批评。“笑世间、浓脂腻粉”暗含对浮华世风的讽刺。拟人:赋予白海棠人的情态与意愿,如“不许东风偷飚”(拒绝在白日春风中招摇),体现其孤高淡泊的品格。结尾“是盈盈、树底魂难忏”将花魂人格化,暗示其难以挽留的哀婉。用典:“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接引用《史记·李将军列传》典故,原指名将李广虽不言功,但百姓自发为其立碑。词人借此典故暗喻白海棠的高洁品格无需艳丽妆点,与世俗的“浓脂腻粉”形成对比。比喻:以“冰绡雾榖”(丝绸织物)比喻白海棠的朦胧清雅,强化其质感与美感。直抒胸臆​:结尾“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直接感叹花魂易逝、春光难驻,强化主观情感的宣泄。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通过对比手法,以“洞户深深掩”引出对白海棠的赞赏。词人赋予白海棠人的特质,称其摒弃“浓脂腻粉”的世俗妆扮,以素净淡雅为美,暗含对时下肤浅审美观的批判。继而描绘白海棠独爱“朦胧明月下”的清幽,拒绝在白昼春风中争艳招蜂引蝶的自然品性。通过“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暗示其高洁品格令词人倾心。词人将白海棠的短暂花期与珍贵春光相类比,以“昨日微阴今日雨”的天气变化,抒发对美好春光的珍视与留恋,期盼时光能稍驻“一时暂”。下片:以“冰绡雾榖”作意象转换,用丝绸织物的华美反衬白海棠的清丽。设问“谁烘染”暗赞自然造化之功,将春光比作工笔重彩的画卷。继而展开画面描写:“依依柔条照水”勾勒岸柳临水的光影之美,“墙角绿阴栏外影”展现植物投影在芸窗床榻间的朦胧韵致,通过“清阴暗澹”的层次变化,呼应前文对自然晕染的探询。词人作为丹青妙手,将视觉审美贯穿全篇。结句“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转入感伤,指出白海棠凋零非关风伯无情,实因暮春时节花魂难驻。面对春光将逝,词人自然流露“春将暮,易生感”的怅惘,体现触景伤怀的创作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秣陵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