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山俯海古边州":古老的边地州城背山面海,
"旆影风翻见戍楼":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
# 旆: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
# 马:座骑。
"出关争得不回头":寒威肆虐,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
# 争得:怎能。,关:指居庸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居庸关的地势风貌以及出关时的景象,表达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借“马后桃花马前雪”等景象,写出了士卒出关时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塞外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将关内如桃花般温暖美好的景象与关外如雪般寒冷荒凉的景象进行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环境的巨大差异,凸显士卒内心的触动和对家乡的不舍。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翻飞见戍楼”在部分版本中为“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此”字原本缺失,依据诗意予以补充。这两句刻画了士卒在“出居庸关”前的心理状态。“封侯”,表面看是指获取高官厚禄,实则意味着在疆场纵横驰骋、建功立业。其传达的意思是,将军即将在边疆战斗中建立卓越功勋,这对士卒而言,是极大的激励,意味着他们也有了立功的契机,所以士卒们急切地奔赴边疆,毫无迟疑逗留之意。后两句“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描绘的是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形与心境。“出”字原无,根据《清诗别裁》补齐。“马后桃花”,寓意关内正值温暖明媚的春天;“马前雪”,则表明关外仍是寒风凛冽的冬日。因此,原本一心奔赴边疆、无意停留的士卒,在即将出关的瞬间,内心产生了动摇,不由自主地回头,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全诗最为动人的当属三四句。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与“马后”营造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堪称极具创意的精妙之笔。在具体表现手法上,此句特色鲜明:“马后桃花”与“马前雪”形成鲜明对比;以马代人,又有所省略。
4. 作品点评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中称赞此诗:“眼前之语却奇绝非凡,几乎被众人传颂。这是唐人边塞诗未曾达到的境界。”徐兰是一位善于写出惊人之语的诗人,他在《归化城杂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后骑解衣风柳下,前军堕指雪花中。”这些“奇绝”的日常语句能够诞生,根本原因在于诗人拥有独特的边塞生活经历,所以能在唐人边塞诗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意境。从意象运用和用词来看,或许还受到唐人权德舆“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以及马戴“马头冲雪过临洮”(《出塞词》)的启发。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下一篇:清·曹雪芹《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