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湖莲叶小于钱":穆湖的莲叶比铜钱还小,
# 穆湖:也叫穆溪,在嘉兴东北。
"卧柳虽多不碍船":垂柳枝条横斜水中却不碍船只穿行。
# 卧柳:枝干斜卧于水上的柳树。
"两岸新苗才过雨":两岸新生的禾苗刚被雨水滋润,
"夕阳沟水响溪田":夕阳映照下,溪水潺潺流过田间。
"屋上鸠鸣谷雨开":屋檐上斑鸠啼鸣,谷雨时节雨过天晴,
# 开:雨霁天晴。,谷雨:清明后一个节气。,鸠鸣:预示晴天。《埤雅》:“鸠,阴则屏其妇,晴则呼之。”
"横塘游女荡船回":横塘边采菱的少女划船归来。
# 荡船:摇船。,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以分流东出,故名。陆游《横塘》:“横塘南北埭西东,拄杖飘然乐无穷。”
"桃花落后蚕齐浴":桃花凋谢后蚕农开始选种育蚕,
# 蚕齐浴:育蚕选种的一种方法。即将蚕种浸于盐水或以野菜花、韭花、白豆花等制成的液体中,汰弱留强,进行选种。
"竹笋抽时燕便来":竹笋破土生长时燕子也翩然飞回。
# 竹笋抽时燕便来:俗名笋之早者曰“燕来”。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诗,也是一组田园山水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意象与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春日里的农耕时序与生活情趣。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首句以“莲叶小于钱”细腻描摹初生荷叶的娇小玲珑,既点明江南水乡的物候特征,又暗含诗人对新生生命的惊喜。次句“卧柳虽多不碍船”展现垂柳依依、枝条横斜却不妨碍舟楫往来的闲适场景,凸显水乡河道纵横的灵动感。诗人以清新笔触勾勒出穆湖的静谧与生机,莲叶、垂柳、轻舟构成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传递出对乡村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雨后新苗破土而出,夕阳余晖映照下,溪水潺潺流入田间,以“响”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听觉上的鲜活感。通过“新苗”“沟水”等意象,展现雨后农耕的蓬勃气象,既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观察入微,又暗含对丰收的期许。第二首:“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首句以“鸠鸣”与“谷雨”点明节气,鸠鸟鸣叫预示雨霁天晴,呼应民间“鸠呼晴”的谚语。次句“横塘游女荡船回”捕捉女子荡舟归来的动态,既展现苏州横塘的水乡风情,又暗含春日劳作后的悠然情趣。通过鸠鸣、游船等意象,营造出雨后初晴的清新氛围,游女的闲适身影更添生活气息。“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桃花凋谢后进入浴蚕选种的农忙时节,竹笋拔节、燕子归来则暗示春末夏初的物候更迭,展现自然与农耕的紧密关联。以“蚕齐浴”“燕便来”等细节,既体现诗人对农事规律的熟悉,又流露出对乡村生命律动的欣赏,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
# 称竹枝词在“元明之间所作亦不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盛行于世,实始于此”。由于棹歌源出于民间,为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因此《棹歌》在创作上很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谐音"等民歌创作手法,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是对刘禹锡革新民歌竹枝词的继承和发展,为当时的诗坛吹来了一缕清风。表达了当时他内心希望 向往 还有对当时社会的无奈
现代周作人《关于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