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ān
yāng
zhào
·
·
bǎi
shǒu
xuǎn
èr
shí
èr
shí
liù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2
lián
xiǎo
qián
liǔ
suī
duō
ài
chuán
liǎng
àn
xīn
miáo
cái
guò
yáng
gōu
shuǐ
xiǎng
tián
shàng
jiū
míng
kāi
héng
táng
yóu
dàng
chuán
huí
táo
huā
luò
hòu
cán
zhú
sǔn
chōu
shí
yàn
biàn
便
lái

译文

穆湖的莲叶比铜钱还小,垂柳枝条横斜水中却不碍船只穿行。两岸新生的禾苗刚被雨水滋润,夕阳映照下,溪水潺潺流过田间。屋檐上斑鸠啼鸣,谷雨时节雨过天晴,横塘边采菱的少女划船归来。桃花凋谢后蚕农开始选种育蚕,竹笋破土生长时燕子也翩然飞回。

逐句剖析

"穆湖莲叶小于钱":穆湖的莲叶比铜钱还小,

# 穆湖:也叫穆溪,在嘉兴东北。

"卧柳虽多不碍船":垂柳枝条横斜水中却不碍船只穿行。

# 卧柳:枝干斜卧于水上的柳树。

"两岸新苗才过雨":两岸新生的禾苗刚被雨水滋润,

"夕阳沟水响溪田":夕阳映照下,溪水潺潺流过田间。

"屋上鸠鸣谷雨开":屋檐上斑鸠啼鸣,谷雨时节雨过天晴,

# 开:雨霁天晴。,谷雨:清明后一个节气。,鸠鸣:预示晴天。《埤雅》:“鸠,阴则屏其妇,晴则呼之。”

"横塘游女荡船回":横塘边采菱的少女划船归来。

# 荡船:摇船。,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以分流东出,故名。陆游《横塘》:“横塘南北埭西东,拄杖飘然乐无穷。”

"桃花落后蚕齐浴":桃花凋谢后蚕农开始选种育蚕,

# 蚕齐浴:育蚕选种的一种方法。即将蚕种浸于盐水或以野菜花、韭花、白豆花等制成的液体中,汰弱留强,进行选种。

"竹笋抽时燕便来":竹笋破土生长时燕子也翩然飞回。

# 竹笋抽时燕便来:俗名笋之早者曰“燕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其十二、其五十六)》是清代诗人朱彝尊创作的组诗作品,以七言绝句形式描绘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与生活情趣。第一首聚焦嘉兴穆湖春景,通过“莲叶小于钱”“卧柳不碍船”等清新意象,勾勒出雨后新苗、夕阳溪田的静谧画面,展现乡村的生机与恬淡;第二首转写苏州横塘风情,以“鸠鸣谷雨开”点明时令,借游女荡船、蚕浴燕归等动态场景,捕捉春日农事与自然更迭的鲜活气息,语言质朴却充满生活意趣。全诗融合民歌的谐趣与文人诗的雅致,善用白描与双关手法,既传承刘禹锡竹枝词传统,又以细腻观察展现地域风物,被誉为“可补方志所未备”的历史文献。作品以清新自然的笔调,传递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江南春色的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鸳鸯湖棹歌》组诗创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时值朱彝尊客居京郊潞河龚佳育幕府。寒夜围炉之际,诗人以清丽婉转的笔触,模仿江南民歌体例,在百首绝句中徐徐展开嘉兴水乡的画卷,此诗为其中之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诗,也是一组​​田园山水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意象与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江南水乡春日里的农耕时序与生活情趣。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首句以“莲叶小于钱”细腻描摹初生荷叶的娇小玲珑,既点明江南水乡的物候特征,又暗含诗人对新生生命的惊喜。次句“卧柳虽多不碍船”展现垂柳依依、枝条横斜却不妨碍舟楫往来的闲适场景,凸显水乡河道纵横的灵动感。诗人以清新笔触勾勒出穆湖的静谧与生机,莲叶、垂柳、轻舟构成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传递出对乡村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雨后新苗破土而出,夕阳余晖映照下,溪水潺潺流入田间,以“响”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听觉上的鲜活感。通过“新苗”“沟水”等意象,展现雨后农耕的蓬勃气象,既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观察入微,又暗含对丰收的期许。第二首:“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首句以“鸠鸣”与“谷雨”点明节气,鸠鸟鸣叫预示雨霁天晴,呼应民间“鸠呼晴”的谚语。次句“横塘游女荡船回”捕捉女子荡舟归来的动态,既展现苏州横塘的水乡风情,又暗含春日劳作后的悠然情趣。通过鸠鸣、游船等意象,营造出雨后初晴的清新氛围,游女的闲适身影更添生活气息。“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桃花凋谢后进入浴蚕选种的农忙时节,竹笋拔节、燕子归来则暗示春末夏初的物候更迭,展现自然与农耕的紧密关联。以“蚕齐浴”“燕便来”等细节,既体现诗人对农事规律的熟悉,又流露出对乡村生命律动的欣赏,语言质朴却充满画面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称竹枝词在“元明之间所作亦不少,唯清初朱竹垞的《鸳鸯湖棹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盛行于世,实始于此”。由于棹歌源出于民间,为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谣,因此《棹歌》在创作上很注意汲取、采纳形象生动的民间口语,并运用了"双关"、"谐音"等民歌创作手法,琅琅上口,易于记诵,雅俗共赏,是对刘禹锡革新民歌竹枝词的继承和发展,为当时的诗坛吹来了一缕清风。表达了当时他内心希望 向往 还有对当时社会的无奈

现代周作人《关于竹枝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下一篇:清·梁启超《台湾竹枝词·相思树底说相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