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芭蕉心欲碎":窗外雨打芭蕉的滴答声,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 点滴芭蕉心欲碎:“点滴”二句:点滴芭蕉,雨打芭蕉。杜牧《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李清照《添字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此谓夜雨唤起对于往事的思忆。
"声声催忆当初":每一声都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
"欲眠还展旧时书":临睡前,我又翻捡出旧时书信,
# 欲眠还展旧时书:旧时书,检阅旧时情书。蔡伸《生查子》:“看尽旧时书,洒尽此生泪。”同此。
"鸳鸯小字":看着那写满柔情字句的书笺,
# 鸳鸯小字:“鸳鸯”二句:追忆当初书写鸳鸯二字的情景。鸳鸯小字: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文辞。
"犹记手生疏":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法用笔生疏的样子。
"倦眼乍低缃帙乱":我已经双眼疲倦,低下头来,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
# 倦眼乍低缃帙乱:“倦眼”二句:缃帙,套在书上的浅黄色布套,此代指书卷。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二句重拍,格式不变,意思变。即由对于往事的思忆,转到当前。谓散乱的卷册,卷眼重重,已是一片模糊。
"重看一半模糊":重新翻阅一遍,不禁泪眼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听着窗外寒雨泠泠。
# 幽窗冷雨一灯孤:幽窗,幽静的窗户。朱淑真《即景》:“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汤显祖《牡丹亭》:“愁万种,冷雨幽窗灯不红。”此以幽、冷、孤,亟见其凄寂况景。
"料应情尽":原以为这感情已经淡去了,
"还道有情无":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词,核心内容主题是雨夜怀人。上片借雨打芭蕉之景勾起往昔回忆,词人临睡翻看旧时诗书,忆起写鸳鸯小字时的生疏,饱含与妻子相处的温馨过往;下片描绘幽窗冷雨、孤灯相伴的孤寂场景,面对散乱册卷,倦眼中模糊一片,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悲痛与对情之有无的思量尽显。全词借景抒情,巧妙融合布景与说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内心的哀愁以及难以割舍的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借雨打芭蕉的声音,勾起对往昔的回忆,雨景营造出哀伤氛围,衬托内心的痛苦与思念。“幽窗冷雨一灯孤”,描绘幽窗、冷雨、孤灯的场景,将孤独、凄凉之感融入其中,生动地展现出词人在雨夜思念亡妻的孤寂与哀愁。直抒胸臆:“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直接表达内心对情感的纠结与思量,在以为情尽和深知难以忘情之间徘徊,直白地袒露对亡妻难以割舍的深情,将情感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此句以雨打芭蕉的听觉意象开篇,通过“点滴”“声声”的叠词强化节奏感,将自然声响与内心情感紧密关联。“心欲碎”直抒胸臆,将雨声的细碎与心碎的痛楚形成通感,暗示词人因雨夜孤寂而触发的往事追忆。“催忆当初”点明回忆的被动性,雨声如无形之手,迫使词人直面往昔与亡妻的甜蜜片段,奠定全词哀婉基调。“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欲眠还展”通过动作矛盾(欲眠却起身展卷)刻画词人辗转难眠的心理状态。“旧时书”特指亡妻生前临摹的书信或字帖,暗含两人共同生活的细节。既体现初学书写的笨拙情态,又反衬如今睹物思人的怅惘。“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倦眼”与“缃帙(浅黄书套)乱”呼应前文展卷动作,描绘词人因泪眼模糊而随意翻阅旧书的情景。“重看一半模糊”既指视线不清,亦隐喻记忆的支离破碎,暗示亡妻离世后情感的断裂。“幽窗冷雨一灯孤”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环境:幽闭的窗棂、冰冷的夜雨、孤灯,三者共同构成萧瑟的视觉画面。“冷”与“孤”既是实写环境,亦为词人内心孤寂的投射,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凸显生死相隔的绝望。“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末句以自问自答收束全词,将情感推向矛盾高潮。“情尽”是对现实的妥协,而“有情无”的追问则是对人性与宿命的终极叩问,体现词人于绝望中仍存的一丝希冀。
# 此首歌词的中心意思是雨夜怀人。谓雨打芭蕉。点点滴滴,都在心头。回忆往事,临睡之前。仍然翻检旧时诗书。记得当初,鸳鸯二字,原本很熟悉,认真写起来,却感到有点生疏。这是上片。点滴心欲碎,还展旧时书。为布景,谓散乱的册卷,倦跟重看,已是模糊一片。黑夜里,雨窗前,孤灯一盏。原以为情已尽,缘已了,可怎知,有情、无情,多情、薄情,到底还是不能够讲清楚。这是下片。幽窗一灯孤,还道有情无。为说情。上片、下片,布景、说情,其所记叙,虽近在眼前,但其意旨,随着有与无的思量,却仍有馀地,可以推向久远。这应是纳兰言情词的艺术价值之所在。
现代澳门大学社会及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教授施议对《纳兰性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