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夜沉沉花漏冻":寒冷的夜晚室内十分沉静,莲花漏器无声仿佛被凝冻。
# 花漏:镂花的铜漏。漏,古代计时器。
"欹枕无眠":我斜靠在枕上难以入眠,
# 欹枕:斜靠在枕上。
"渐觉荒鸡动":听到荒鸡打鸣一声又一声。
# 动:指鸡鸣报晓。,荒鸡:不按时啼鸣的鸡声。
"此际闲愁郎不共":这寂寞中的愁情郎不知,
"月移窗罅春寒重":月光移动射进了窗缝,春夜的寒气愈来愈重。
# 窗罅:窗户的缝隙。
"忆共锦裯无半缝":回忆起昔日与夫君同盖一条锦被彼此亲密无缝,
# 裯:单被;一说为床帐。一作“衾”。
"郎似桐花":那时郎像梧桐花,
"妾似桐花凤":我像采花的桐花凤。
# 桐花凤:鸟名,羽毛五色,暮春采集桐花而得名。
"往事迢迢徒入梦":往事好像已经很遥远了却又徒然进入了我的梦中,
"银筝断续连珠弄":银筝断绝了弦索让人无法再弹奏《连珠弄》。
# 连珠弄:古曲名。
清代文学家
王士祯(1634~1711?),清代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早年自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卒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士祯的诗兼学多家,长篇歌行师从韩愈、苏轼,气势雄远;七律或学李商隐,清微婉约,或学杜甫,气体深稳,意境开阔雄奇,风格苍健沉郁。最能表现其风格特色的是五、七言近体诗。其五言绝句辞藻清隽,风调温婉,以自然风韵见长;其七言绝句缥缈空灵,独标一格。其词学以《花间》《草堂》为正宗,延续“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继承李清照的本色说,欣赏神韵天然的艺术倾向。词风婉丽隽永,尤以小令为佳。他主盟康熙诗坛数十年,追随者甚众,与朱彝尊号称“南朱北王”。代表作品有《送陶季之潞州》《秦淮杂诗》《真州绝句》《浣溪沙·红桥》等。著有《渔洋山人精华录》《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闺怨词。它描绘了一位女子被作者巧妙地置于凄凉幽冷的氛围之中,深刻地表达出女子在独守空闺时,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内心的寂寞无奈以及无法言说的哀怨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形容夫妻相亲相爱的鱼水关系,清新尖利,词人因此被称为“王桐花”。反衬:以虚写实,词中“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表面上是在写凉夜难眠,听到荒鸡报晓的实景,但“无眠”的背后实则蕴含着词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愁绪,以这种具体的情境虚写内心的烦乱与惆怅,让读者能感受到词人情感的深沉。映衬:“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将自己的闲愁与“郎不共”形成映衬,突出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月移窗罅、春寒加重的环境描写,又映衬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以景之清冷映衬情之哀伤,使愁绪更加浓郁。融情入景:“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句中,“凉夜”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氛围,“沉沉”二字强化了夜的深沉寂静,“花漏冻”则以夸张手法突出夜的寒冷,不仅描绘出客观的环境,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在这样的寒夜中,词人辗转难眠,愁绪满怀。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凉夜沉沉花漏冻”开篇即以环境意象营造苍凉意境,深得宋词以景传情之妙。凉夜叠用强化了寒夜的凝重质感,花漏冻三字尤见匠心——既暗合寒夜水漏凝涩欲冻的物理状态,更以花字修饰漏壶,形成清冷中微带暖色的审美反差。这种矛盾修辞恰似思妇内心的挣扎:外在环境愈显冰冷,内在情思愈发炽烈。沉沉叠字既摹写夜色之浓,亦暗合愁思之重,形成声韵与意象的双重回环。“渐觉荒鸡动”一句打破长夜岑寂,然鸡鸣入耳非但未破愁城,反使孤栖更显难耐。鸡鸣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具双重意蕴,既可象征黎明将至的生命觉醒,亦可隐喻时光流逝的惆怅。此处取后者而用之,使全词形成夜→鸡鸣→更深的时空动态链条,在声画转换间完成无眠心理的外化呈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不直言无眠而写渐觉,通过主观感知的推移折射心理变化轨迹,较直白表述更具感染力。作者采用以神写形手法完成人物刻画:先以环境烘托愁绪,再借闲愁、孤苦等语揭示心理,最终通过夜寒衾冷的外在境遇暗示憔悴形容。这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的表现方式,使其人物形象具有立体纵深。春寒本自然现象,然内有愁结,外有春寒的叠加描写,使物理温度转化为心理感知,达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词的下片,“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双喻堪称全词点睛之笔。此喻既取桐花凤栖桐而生的自然习性,暗合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的凄美意象;又借道教“桐花凤为仙禽”的典故,赋予爱情以超凡脱俗的圣洁色彩。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其“清空骚雅”,正在此类比兴手法的精妙运用。”连珠弄”典出《乐府诗集》,原为琴曲名,此借用其音律连贯之意象,暗喻美满婚姻的琴瑟和鸣。断绝二字不唯写乐声消歇,更象征情缘断绝的生命痛感。结句“银筝断绝连珠弄”以器物之寂照应人情之冷,完成从听觉空间向心理空间的转换,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的审美空白。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或许蕴含着深层寄托。其中“往事迢迢”两句,恰似王士祯早年创作的《秋柳》诗,隐隐流露出对南明王朝的深切眷念。整首词在构思方面布局精巧,结构严谨有序。词中运用的比喻贴切自然,毫无生硬之感,使得所描绘的意象生动鲜活。其语言生动形象,宛如一幅幅细腻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在情感表达上,词中既有缠绵悱恻的深情,又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丝丝怨愤,这种情感基调与李清照的原作颇为相近。
# 此词绝雅丽,一时京师盛传,呼之为王桐花。
清陈廷绰《词则闲情集》卷三
# 阮亭沿凤洲、大樽绪论,心摹手追,半在《花间》,虽未尽倚声之变,而敷辞选字,极费推敲。且其平日著作,体骨俱秀,故入词即常语浅语,亦自娓娓动听。其“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之句,最为擅名,然起结少味,殊非完璧。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
# 深于梁陈。
清谭献《箧中词》
上一篇:清·洪秀全《定乾坤诗》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酒泉子·谢却荼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