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叶元礼":吴江的叶元礼,
# 叶元礼:叶舒崇,字元礼,江苏吴江人,康熙丙辰(1676年)进士,官中书舍人。
"少日过流虹桥":年轻的时候经过流虹桥,
# 流虹桥:《苏州府志》:“流虹桥在吴江县城外同里镇。”
"有女子在楼上":有一个女子在楼上,
"见而慕之":见到他后非常喜欢他,
"竟至病死":结果相思成疾而死。
"气方绝":她刚刚断气,
"适元礼复过其门":恰逢叶元礼又经过她家门口,
"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女子的母亲把女儿临终的话告诉了叶元礼,
"叶入哭":叶元礼进去哭吊,
"女目始瞑":女子的眼睛才闭上。
"友人为作传":我的朋友为她写了传,
"余记以词":我为这件事写了这首词。
"桥影流虹":桥的倒影像彩虹在水中流动,
"湖光映雪":湖光山色映衬着雪一般的波浪,
# 雪:这里指明亮的水波。
"翠帘不卷春深":翠绿的窗帘不曾挂起,使人感到春天更深将归他方。
"一寸横波":她那一寸秋波似的眼睛忽然看到,
# 横波:比喻眼神流动如水波。
"断肠人在楼阴":那牵新她柔肠的人出现在楼阴里。
# 断肠人:指词中的女主人公。
"游丝不系羊车住":无奈游动的情丝系不住他的羊车,
# 游丝不系羊车住:“游丝”二句:意为既无法留住情人,又无由传递消息,游丝,空中飘动的蛛丝。羊车,羊拉的小车,多用于宫廷或供儿童乘坐。
"倩何人传语青禽":又能请谁作青鸟为她传语?
# 青禽:即青鸟,相传为西王母的信使。,倩:请求。
"最难禁":最使她难以禁受的是,
# 难禁:受不了。
"倚遍雕阑":倚遍雕花栏杆再也看不见他,
"梦遍罗衾":梦遍绫罗被褥也无法和他相遇。
"重来已是朝云散":他再次来到这里,已见她如巫山神女化作胡云散去,
# 重来已是朝云散:“重来”三句:“朝云散”、“明珠佩冷”、“紫玉烟沉”,均喻女子在叶元礼重来时已经亡故。朝云散,用巫山神女化作一片朝云散去,比喻少女之死。
"怅明珠佩冷":他帐怨她如佩戴的明珠已经变冷,
# 明珠佩冷:身上佩戴的明珠随少女死而冷却。
"紫玉烟沉":又如紫玉像轻烟一缕沉入地底。
# 紫玉烟沉:典见干宝《搜神记》:吴王夫差小女名紫玉,悦童子韩重,私许为妻。王不许,紫玉悒郁而死后魂归见,吴王夫人出抱紫玉,紫玉如烟而逝。
"前度桃花":前次来时看到的桃花,
# 前度桃花:暗指桃花虽盛开,而美如桃花的人面却一去杳然。
"依然开满江浔":如今依然开满江边之地,
# 江浔:江边。
"钟情怕到相思路":他也是无限钟情的人,最怕再看到引人相思的路,
"盼长堤草尽红心":只盼长提上长满红心草,为他答谢她的深情蜜意。
# 草尽红心:唯有盼望长堤上的芳草,每年都长出像丹心一样的红心,借以答谢少女的深情。
"动愁吟":他感动得发出了愁苦的低吟,
"碧落黄泉":上穷碧落下黄泉,
# 碧落黄泉:天上地下。
"两处难寻":两处茫茫皆难觅。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通过记叙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主人公的悲痛之情以及词人的悼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词人用“羊车”典故,表明这位少女陷身于不能自拔的眷恋。游丝既系不住那人所乘的车子,也无法请人用青禽为她传情表意。她的怅惘之情,只有埋藏在深沉的苦闷之中,内心世界无由吐露。比喻:“朝云”、“明珠”、“紫玉”,均为极富传奇色彩的形象,用来比喻殉情的少女,十分贴切,同时也为叶元礼抒写了对少女深切的悼念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少女怀春的隐秘心事。开篇“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三句,以水墨画般的笔触勾勒出太湖流域的江南景致。词人通过“流虹”“映雪”的视觉反差,暗喻少女情思的明暗交织。随后“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直写一见钟情的悸动——“横波”既指眼神流转的瞬间,亦暗示情愫如水波暗涌;“楼阴”的空间意象则强化了独处时心事难宣的窘迫。下续“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典故的叠加深化了情感困境:“游丝”喻指无形的情丝,“羊车”暗用西晋绿珠坠楼典,暗示少女对叶元礼的痴恋已至无法自拔;“青禽传语”化用《山海经》青鸟传信意象,却因“无人可托”而徒留怅惘。末句“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以动作叠写展现情思煎熬:倚栏远眺的日复一日与罗衾孤枕的夜梦辗转,将单相思的苦楚推向极致,最终“魂归离恨之天”的谶语,为纯真情感蒙上悲剧底色。下片:生死相隔的悼亡绝唱。换头“重来正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陡转时空维度:“朝云”暗引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典,喻指少女香消玉殒;“明珠佩冷”化用《洛神赋》“明珠交玉体”,“紫玉烟沉”则借弄玉吹箫典,双重意象共同构建殉情意象群。叶元礼“复过其门”的时空重返,与“桃花依然开满江浔”的永恒自然形成残酷对照——崔护“人面桃花”的喜剧在此逆转为生死相隔的悲怆。“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以矛盾修辞揭示情感张力:既“怕”触景伤情,又“盼”红心草铺满长堤寄托哀思。这种“求不得”的困境,终在“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绝望叩问中爆发——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原句却更显凄怆,朱彝尊“碧落黄泉,两处谁寻”的改写,将个体伤痛升华为对永恒遗憾的哲学叩问。全词以“魂归离恨”起,以“两处茫茫”收,在生死悖论中完成对至情至性的礼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用典圆熟,许多典故被完美融合于词句之中,十分自然,难见痕迹。
# 情关一座,谁能跳出,低回欲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亦此意也。
清文学家陈廷焯《云韶集》卷三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下一篇:清·曹雪芹《中秋对月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