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云深宿虚坛":春天的云浓重地栖息在清虚的佛坛上,
"磬初残":钟磬声声已然消歇,
# 磬:古代打击乐器。
"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携手绕过松荫走出朱栏。
# 朱阑:朱红色的围栏。,双引:指携手同行。
"吹不断":风吹不断,
"黄一线":眼底黄黄的一线,
"是桑干":那是奔腾的桑干河水,
# 桑干:干,同“乾”,河名。源出山西马邑县桑乾山,流经河北西北部及京郊,下注永定河。此河又名浑河。
"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默默夕阳又沉睡在苍翠山峦。
# 无语: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清代朱孝臧创作的《乌夜啼》词,也是一首登高写景抒怀之作。上阕通过描写春云、虚坛、残磬、松阴、朱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静谧清幽的阁前之景,展现出词人登高时的环境氛围。下阕则将视角扩展,描绘出远处桑乾河如线,在夕阳余晖下,与苍山构成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在登高过程中,由眼前清幽之景引发的对自然山川的感慨,以及在这宁静氛围下内心泛起的悠远情思和淡淡的沧桑感。
2. 写作手法
感官描写:“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一句,以视觉描写为切入点,从千佛阁极目远眺,只见一轮红日缓缓西沉,渐渐隐没于苍山之后。也正是在这一刻,那蜿蜒的“一线”河道被染上金黄。不禁让人想起“夕阳无限好”的千古名句。此刻的夕阳宛如一位静默的艺术大师,悄然施展着神奇的魔法,为桑乾河精心勾勒出一幅绚烂的画卷,赋予其别样的柔美与诗意。
3. 分段赏析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开篇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春天的云彩像是在空寂的坛上安睡,“深宿”一词将云彩拟人化,赋予其静态美。“磬初残”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有一种余音袅袅的静谧感。“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描写人物的行动,两人漫步在松阴下,携手走出朱栏,这一动作描写使画面有了动态感,同时也体现出一种闲适与悠然。“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这几句写景雄浑而又略带惆怅。“吹不断,黄一线”,将黄河(桑乾河)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那如一线般的黄河,风似乎无法将其吹散,写出了黄河的雄浑与坚韧。“是桑乾”点明了河流的名字,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和文化底蕴。“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夕阳默默落下苍山,“无语”二字赋予夕阳以人的情感,仿佛夕阳也在默默见证着世间的变迁,整个画面充满了幽远、凝重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历史、对世事的思考。
4. 作品点评
细究这首玲珑小令,其精妙之处尽显三大独特特质:首当其冲的是雄浑气魄。纵观诗词史,不乏以气取胜的千古名句。李白笔下“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借长风万里之壮阔,勾勒出广袤无垠的边塞图景;苏轼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弯弓劲射的豪迈,抒发了壮志报国的凌云襟怀。而此词“吹不断,黄一线”短短六字,气势之磅礴、格局之宏大,相较之下毫不逊色,尽显词人心胸与笔力。其二在于构思奇绝。词人别出心裁,将奔腾不息的黄河想象成天际间若隐若现的纤细黄线,更以一个“吹”字激活全篇。这一奇崛用字看似有违常理,实则深谙东方美学“虚实相生”的艺术真谛。它并非实写风之力量可吹断江河,而是借自然之力的韵律,巧妙隐喻黄河绵延不绝、奔流不息的磅礴气势。这种化实为虚的手法,恰似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留白艺术,于空白处见真章,在想象中展天地雄浑之美。其三是凝练隽永。以“春云深宿虚坛”为例,短短七字,既点明时序节令,又交代所处地点,更暗示空间方位,可谓言简而意丰。寥寥数语,却能引发读者无限遐想,使有限的文字蕴含无尽的韵味,充分展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魅力,彰显出词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乾”,九个字精练概括地描绘出桑千河雄浑壮美的景象,作者抓住了居高临下俯视苍茫大地的瞬间感受,不事雏琢而化景为情,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有古今同低的意味,宋人柳永《凤栖梧》有“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咏叹,与此词末句意境相同,表达了人们在夕阳里登高望远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编辑部编审赵伯陶《清词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