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tíng
yuàn
màn
·
·
yàn

朝代:清作者:朱彝尊浏览量:3
jié
duō
shǎo
bēi
qiū
chóu
nián
nián
běi
fēng
chuī
sài
mén
jīn
yuè
lěng
hèn
shuí
guò
tīng
wāng
zhǔ
zhǐ
liàn
jiāng
nán
zhù
suí
luò
píng
shā
qiǎo
pái
zuò
cēn
zhēng
zhù
bié
guàn
jīng
dìng
yīng
qiè
bài
shū
shéng
yún
miǎo
kàn
xuán
zhēn
chuí
jiàn
xié
piāo
zhèng
sòng
luó
tiān
xiě
liǎo
xiāng
yòu
zhàn
liáng
fēi

译文

大雁结下多少悲秋的同伴,年复一年特意地,随北风南飞。边关城门孤寂,秋空月色清冷,怨恨向谁倾诉?飞过沙洲水岸,也只眷恋,在江南栖息。随意停落在平沙上,巧妙地排列成参差的筝柱。雁群飞蓟水滨,习惯性地受惊不定,该是害怕残荷上的疏雨。在云端排成一线,看每个字都像悬针垂露般工整。渐渐歪斜无力低飞,正目送着碧纱般的暮色天空。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逐句剖析

"结多少悲秋俦侣":大雁结下多少悲秋的同伴,

# 俦侣:伴侣。

"特地年年":年复一年特意地,

"北风吹度":随北风南飞。

"紫塞门孤":边关城门孤寂,

# 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

"金河月冷":秋空月色清冷,

# 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

"恨谁诉":怨恨向谁倾诉?

"过汀枉渚":飞过沙洲水岸,

# 渚:水中小洲。,枉:弯曲的形状。,汀:水边平地。,过:一作回。

"也只恋":也只眷恋,

"江南住":在江南栖息。

"随意落平沙":随意停落在平沙上,

"巧排作参差筝柱":巧妙地排列成参差的筝柱。

# 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别浦":雁群飞蓟水滨,

# 浦:水滨。

"惯惊移莫定":习惯性地受惊不定,

"应怯败荷疏雨":该是害怕残荷上的疏雨。

"一绳云杪":在云端排成一线,

# 一绳云杪: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

"看字字悬针垂露":看每个字都像悬针垂露般工整。

"渐欹斜无力低飘":渐渐歪斜无力低飞,

# 欹斜:倾斜不平。

"正目送碧罗天暮":正目送着碧纱般的暮色天空。

"写不了相思":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

"又蘸凉波飞去":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亭怨慢·雁》是清代朱彝尊创作的一首咏物词。词中通过描写大雁南飞的情景,寄托了词人的身世感慨。上片写雁群从北方边塞飞往江南的艰辛旅程,下片则着重抒发词人内心的愁绪。全词在描写雁群飞行姿态和栖息场景时,既展现了“巧排作参差筝柱”的生动画面,又通过“一绳云杪”等句勾勒出雁阵飞行的动态。词中“紫塞门孤,金河月冷”等句,既是对北方景物的描写,也暗含词人的身世之感。特别是“也只恋江南住”一句,表面写雁恋江南,实则寄托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整首词将咏物与抒情自然结合,在描写雁群南飞的同时,也流露出词人漂泊无依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长亭怨慢·雁》创作于朱彝尊流亡期间。词人因抗清事业受挫而颠沛流离,生计维艰。长期的漂泊生活与清廷追捕的阴影,令他深感疲惫。秋日目睹雁群南飞,词人触景生情,在“也只恋、江南住”的咏叹中,既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又暗含人不如雁、归乡无望的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抒怀词。词中通过描写秋雁南飞的情景,细致刻画了雁群在塞北的孤寂与对江南的眷恋。作者借雁喻人,将自身漂泊无依的处境与有家难归的无奈融入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羁旅之思和身世之感。全词以物寄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内心悲凉。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全词以雁为吟咏对象,如“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表面写雁群南飞,实则寄托了词人漂泊无依、忧国思乡的身世之悲。象征:“紫塞门孤,金河月冷”中的“紫塞”“金河”象征北方边塞的荒凉,暗指清廷统治下的压抑氛围,而“江南”则象征故国与理想归宿。化用:结句“写不了相思”化用张炎《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词人反用其意,强调故国沦亡后连相思都无从寄托的沉痛。情景交融:“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将雁阵斜飞、暮色苍茫之景与词人倦游思归、怅惘无奈的心境浑然交融。白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以简练笔墨勾勒雁落平沙的静态画面,不着抒情而孤寂之情自现。

3. 分段赏析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开篇写群雁南迁的群体意象。“结多少”点明雁群聚集,“悲秋”暗含萧瑟氛围,“特地年年”强调迁徙的循环往复,用“北风吹度”点出季节与方向,暗示环境压力催生漂泊命运。“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描绘边塞孤寒之境。“紫塞”“金河”借边关意象隐喻北方势力,“门孤”“月冷”渲染冷寂氛围,末句“恨谁诉”赋予雁以人性,暗含词人无处倾诉的苦闷。“过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写雁群停留江南的眷恋。“汀”“渚”是水边浅滩,“过”与“枉”暗示徒劳往返,用“只恋江南”直白表达对故土的执着,与后文“写不了相思”形成呼应。“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刻画雁群休憩姿态。“平沙”是开阔沙地,“参差筝柱”比喻雁阵错落,既写静态画面,又以“巧排”暗含秩序感,反衬下文“惊移莫定”的动荡。“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转写雁的惶恐心理。“别浦”指离别水岸,“惊移莫定”写被迫迁徙的慌乱,“败荷疏雨”用残破秋景强化凄凉,推测雁“怯”的心理,暗含对动荡的隐忧。“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描摹空中雁阵形态。“云杪”是高空,“一绳”形容雁阵成线,“悬针垂露”用书法术语比喻雁字,既显字形之美,又暗含“写”字的深意,呼应结尾题诗。“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黄昏坠落之景。“欹斜无力”显体力不支,“低飘”与“碧罗天暮”形成色彩对比,用“目送”将视角从雁转向人,暗示词人凝望苍茫的孤独心境。“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收束全篇。“写不了”呼应前文“悬针垂露”,将雁阵比作未写完的字迹,“蘸凉波”用触觉强化秋寒,“飞去”留下未尽的相思,以动作收尾暗含无奈与怅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雁起兴,由物及人,进而拓展至家国沦丧的宏大背景,形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立体结构。这种构思既深化了主题意蕴,又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人对大雁南飞的描绘,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都极为传械。雄关、冷月、沙洲、败荷、疏雨以及没有边际的寂寥的天空。这些恰象一幅水墨画,意境是那样苍凉凄清。

近代文学评论家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

# 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是竹诧直逼玉田之作,集中亦不多见。

清诗词评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