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g
xīn
shī
èr

朝代:清作者:钱秉镫浏览量:3
zhuó
yǎn
kōng
huā
cāng
tiān
duó
tóng
tái
suì
huái
怀
zhōng
jìng
míng
yuè
hái
chén
zhǎng
shàng
zhū
zǎo
xìn
líng
fēn
táo
jié
nán
jiāng
yīn
guǒ
wèn
píng
shēng
ér
zhōng
qíng
shèn
huáng
quán
shì

译文

眼前的一切如虚幻的繁花,片刻间便消逝了,苍天究竟是什么意思,要夺走年幼的童乌?玉制的镜台已经破碎,就像怀中珍藏的明镜已然逝去,明亮的月亮也沉入水底,如同掌上的明珠消失不见。早已相信神灵能让人避开大灾大难,如今却难以向佛陀追问这其中的因果报应。一生之中对儿女的感情格外深厚,此刻在黄泉之下,还能像老牛舔舐幼犊那样疼爱他们吗?

逐句剖析

"着眼空花一刻徂":眼前的一切如虚幻的繁花,片刻间便消逝了,

"苍天何意夺童乌":苍天究竟是什么意思,要夺走年幼的童乌?

"玉台已碎怀中镜":玉制的镜台已经破碎,就像怀中珍藏的明镜已然逝去,

"明月还沉掌上珠":明亮的月亮也沉入水底,如同掌上的明珠消失不见。

"早信灵氛逃大劫":早已相信神灵能让人避开大灾大难,

# 早信灵氛逃大劫:自注:予自汾湖移震泽,卜诸神不吉,竟不能从。

"难将因果问浮屠":如今却难以向佛陀追问这其中的因果报应。

"平生儿女钟情甚":一生之中对儿女的感情格外深厚,

"此际黄泉舐犊无":此刻在黄泉之下,还能像老牛舔舐幼犊那样疼爱他们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伤心诗(其二)》是清代钱秉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写眼前的一切如空花般转瞬消逝,苍天为何要夺走聪慧的幼子;怀中的玉镜已碎、掌上的明珠已沉,即便早信神灵能避大劫,也难以向佛陀问清因果,自己平生极爱儿女,此时痛问黄泉之下是否还有舐犊之情。全诗既描绘了丧子后的悲痛场景与内心的疑问,也强烈表达了对幼子夭折的巨大哀痛、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愤懑,以及深沉的父爱与丧亲后的绝望,字字泣血,满含悲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着眼空花一刻徂,苍天何意夺童乌?”起势惊心,将爱子如昙花般转瞬即逝的生命比作虚幻泡影,更仰天质问冥冥之中为何要夺走稚子的性命,字字泣血,尽显为人父者的绝望与不甘。颔联“玉台已碎怀中镜,明月还沉掌上珠”运用双重意象:破碎的玉台象征美好家庭的瓦解,坠入深渊的明月暗喻掌上明珠般的幼子永别,通过器物损毁与天象异变的叠加,强化了生命消逝不可逆转的残酷现实。颈联“早信灵氛逃大劫,难将因果问浮屠”转入哲思层面,既悔恨未及早察觉凶兆避祸,又对佛理因果产生质疑,展现理性与信仰在巨大打击下的激烈碰撞。尾联“平生儿女钟情甚,此际黄泉舐犊无?”以反问作结,将生前深厚的舐犊之情与死后阴阳两隔的残酷形成强烈对比,撕心裂肺地叩问天地,使全诗在哀恸中升华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钱秉镫《伤心诗(其一)》

下一篇:清·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