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林木古兴嗟":春归林木反倒令人兴叹,
# 兴嗟:兴叹。嗟:叹。《元嘉起居住》:“元嘉二十八年,魏入破南衮,徐、豫、青、冀,杀掠不可胜计,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来,巢于林木”。,春归林木:春天飞回来,归住树林之木。燕子多筑巢于人居之屋,归于林木,是世乱之象,所以古人为之嗟叹。
"燕语斜阳立浅沙":夕阳燕语呢喃飞落水边。
"休说旧时王与谢":不要说旧时王谢高堂华屋,
# 王与谢:东晋王导、谢安等家族,显贵无比,居建康(今南京)乌衣巷。刘禹锡《金陵五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休说:别说,不用说。
"寻常百姓亦无家":就是那些寻常人家也找不见。
# 寻常:平常。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怀古为题材的七言绝句。全诗以燕子为核心意象,勾勒出一幅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乱世图景,饱含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对侵略者的悲愤控诉。
2. 写作手法
用典:“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化用唐代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意。刘禹锡原句通过“王谢”兴衰对比,暗喻历史变迁中权贵阶层的没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延续。陈忱反用其意,层层递进地揭示“权贵与平民同遭浩劫”的残酷现实。
3. 分段赏析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两句,以燕子归巢却无宅可栖的凄凉景象切入。“春归林木”四字,暗藏燕子因无处安身而被迫栖于荒野林木的无奈,古人见此情景兴叹,既是为燕子流离失所悲悯,更是借物喻人,百姓生存之艰可想而知。下句“燕语斜阳立浅沙”进一步勾勒画面,斜阳残照里,燕子孤立浅沙、呢喃哀语,仿佛是对现实中家园尽毁的控诉,其姿态中满是对动荡时世的哀怨与无奈。“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则反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刘禹锡笔下,王谢贵族的兴衰更替伴随着寻常百姓的烟火新生,而陈忱诗中却呈现出更悲怆的现实,战火纷飞之下,昔日显赫的“王谢”家族早已灰飞烟灭,连本应“安居乐业”的寻常百姓也在侵略者的铁蹄下遭遇灭顶之灾,落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境地。“无家”二字,既道破燕子“春归林木”的根本缘由,更是以极简笔触概括了当时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惨状。
4. 作品点评
诗人描绘战争的罪恶与百姓的苦难时,摒弃正面直述的方式,转而选取侧面切入的视角,以小见大,于细微处引发读者对宏大苦难场景的丰富联想。
# 《叹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叹燕”实亦叹人,利用刘禹锡的旧作,将原诗《乌衣巷》的诗意更递进一层,把诗人的兴亡质感,家国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形式短小精悍,构思奇巧精工,是一首立意深沉的感怀佳诗。
不详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副秘书长朱枝富
上一篇:清·林则徐《即目·万笏尖中路》
下一篇:清·吴伟业《鸳湖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