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shī
shí
èr
shǒu
èr
shí
sān

朝代:清作者:洪亮吉浏览量:3
huáng
qiáng
běi
mén
pín
bái
lái
xīn
mǎi
xiān
huā
shāng
liáng
míng
jiàn
guī
rén

译文

黄泥墙的北面,频繁地响起敲门声,一位白发老人前来辞行,脸上洋溢着新的喜气。想要买新鲜的鱼来喂养花鸭,与众人一起商量着明天为归人摆宴饯行。

逐句剖析

"黄泥墙北打门频":黄泥墙的北面,频繁地响起敲门声,

"白发来辞喜气新":一位白发老人前来辞行,脸上洋溢着新的喜气。

# 白发来辞喜气新:谓开镇台九叙,以前四月奉恩旨释回,至四川军营效力。

"欲买鲜鱼饲花鸭":想要买新鲜的鱼来喂养花鸭,

# 欲买鲜鱼饲花鸭:伊犁鹅鸭必以鲜鱼饲之乃肥。欲:一作却。

"商量明日饯归人":与众人一起商量着明天为归人摆宴饯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伊犁记事诗》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黄泥墙北频繁的敲门声、白发老人辞行时的喜悦,以及买鲜鱼喂花鸭、商量明日饯行等生活场景,展现出淳朴真挚的人情。主题情感围绕送别时的不舍与温情,风格清新自然,以白描手法勾勒日常细节,于平淡中透出亲切暖意,仿佛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画卷,字里行间洋溢着朴素的人间烟火味与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骈文家、经学家

洪亮吉(1746~1809),清代诗人、骈文家、经学家。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梦殊等,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武进区)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与黄景仁、孙星衍等并称“毗陵七子”,是清代乾隆中期活跃于毗陵(今江苏常州)的文学家。其诗歌格调高雅,诗风雄放,其中山水诗较多,尤其是描写塞外景色之作,想象力丰富,充满奇情异采。他的骈文与汪中并有“八代高文”之誉,体类丰富,多苍凉激楚之音。他还精通经史、音韵训诂及地理之学,论学著作颇丰。著有《卷施阁诗》《更生斋诗集》《比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黄泥墙北打门频”以“黄泥墙”点明居所的质朴,“打门频”用动作细节制造画面动感,暗示访客之多、气氛之热闹,为送别场景铺垫烟火气。频繁的敲门声看似寻常,却隐约透出人们对“归人”的关注,为后文的饯行做铺垫。“白发来辞喜气新”“白发”指代老者,以年龄特征凸显人物身份;“喜气新”一反离别愁绪,用“喜气”写辞行时的神态,看似矛盾却暗含深意——或许是为归人高兴,或许是以豁达掩盖不舍,情感更显含蓄。白描手法下,老人的神情跃然纸上,让离别带上一层温暖的底色。“却买鲜鱼饲花鸭”“买鲜鱼”“饲花鸭”是极生活化的动作,看似与送别无关,实则以“蓄养”的动作暗示对明日饯行的筹备——花鸭食鲜鱼,暗含宴席将备的隐喻,将离别之情藏在琐碎日常中。用“却”字转折,将视线从人物转向禽鸟,以物衬人,让情感表达更委婉。“商量明日饯归人”“商量”二字活化出众人筹谋饯行的画面,可能是邻里相帮,也可能是家人准备,凸显淳朴人情;“明日”点明时间,将离散的怅然推至眼前,却以“商量”的温和语气冲淡伤感,余味悠长。全诗不直接写离愁,而是以“商量饯行”的日常场景收束,让不舍与温情自然流于笔端,呼应“人间烟火味”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咏白海棠》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