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o

朝代:清作者:蒋智由浏览量:3
shì
rén
jiē
shā
guó
sāo
mín
yuē
chàng
xīn
jūn
wēi
sǎo
jiù
jiāo
tián
píng
děng
xuè
guàn
yóu
miáo
wén
shōu
gōng
quán
qiú
mìng
cháo

译文

世上很多人都想将他除之而后快,他就是法国的卢梭。他倡导的《社会契约论》蕴含崭新理念,一扫君主往日的骄横权威。他努力为人们铺设平等之路,用热血浇灌自由的幼苗。当他的思想著作发挥功效之日,将引发全球的革命浪潮。

逐句剖析

"世人皆欲杀":世上很多人都想将他除之而后快,

"法国一卢骚":他就是法国的卢梭。

"民约倡新义":他倡导的《社会契约论》蕴含崭新理念,

"君威扫旧骄":一扫君主往日的骄横权威。

"力填平等路":他努力为人们铺设平等之路,

"血灌自由苗":用热血浇灌自由的幼苗。

"文字收功日":当他的思想著作发挥功效之日,

"全球革命潮":将引发全球的革命浪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卢骚》是清末维新派诗人蒋智由创作的五言律诗,收录于《清议报》等刊物。诗作聚焦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首联以世俗对卢梭的“欲杀”态度,凸显其在旧秩序下“叛逆者”形象,开篇便勾勒强烈冲突;颔联紧扣卢梭《社会契约论》,以传统律诗的对仗,将民权新思想与冲击旧君威的意义凝练呈现;颈联延续格律,用“填路”“灌苗”的动态表述,展现为平等、自由奋斗的壮烈,把西方民权学说融入古典韵律;尾联预言思想文字的力量,此句被邹容《革命军》引用,借通俗传播助推晚清民主思想的扩散。全诗以诗为载体,在新旧文化碰撞间,践行“诗界革命”“旧风格含新意境”主张,彰显出文学革新与思想启蒙价值,对晚清民主思想传播产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大力推进思想启蒙。同一时期,蒋智由受卢梭《社会契约论》启发,尝试把西方民权学说融入传统诗歌创作。此诗便诞生于这样的背景:维新派知识分子希望借文学革新实现思想启蒙,蒋智由身为《浙江潮》编辑,身处日本留学生群体,亲身经历东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这促使他以卢梭为意象载体进行诗歌创作,与梁启超的《卢梭学案》在思想上形成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怀人的五言律诗。描绘了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形象与影响,展现《社会契约论》冲击旧秩序、传播民权思想的意义,勾勒出一幅思想文字推动革命浪潮的图景,将西方思潮与传统诗体融合,传递维新派借诗启蒙、期盼变革的心声。

2. 写作手法

用典:“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化用杜甫“世人皆欲杀”典故。借杜甫诗中对人物遭遇世俗排斥的情境,类比卢梭因传播民权新思想,冲击旧有君威秩序,遭守旧势力抵触的处境,以经典典故的文化底蕴,简洁而深刻地凸显卢梭思想的颠覆性、先驱性,让人借熟悉的文学意象,快速理解卢梭在当时所面临的思想交锋环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借杜甫典故,以“世人皆欲杀”的世俗敌意,映射出卢梭思想对旧秩序的强烈冲击。将卢梭置于“被欲杀”的境遇,凸显其作为思想先驱的颠覆性——因传播民权新思,触动了君威旧制度的根基,在语意中成为“异质”的存在。借经典文学意象的关联,简洁勾勒出思想交锋的情形,让卢梭以突破时代禁锢的先锋形象显现,为全诗奠定“新思想对抗旧世界”的基调。颔联:“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直述卢梭《民约论》核心主张,以“倡新义”点明民权思想的启蒙价值,用“扫旧骄”呈现对“君权神授”传统的否定。对仗工整的两句,把抽象的思想革命具体化:“民约”是打破枷锁的新声,“扫骄”是重构权力的动作,清晰的传递出维新派借诗传播启蒙思想、呼唤社会变革的意图。颈联:“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以“填路”“灌苗”作隐喻,将思想传播的过程诗意化。“力填”展现追求平等时的艰难跋涉,“血灌”凸显捍卫自由需付出的惨烈代价,把抽象的“平等自由”,转化为可感知的奋斗图景。两句暗合思想启蒙的现实:新思潮扎根需要大家披荆斩棘,却又因顺应时代而生,具备必然传播的生命力,深化对“启蒙不易却必要”的表达意境。尾联:“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预言思想文字的启蒙力量,呼应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文学启民智的理念。“文字收功”强调理论传播的价值,“全球革命潮”则放大视野,将卢梭思想的影响,从个体启蒙升级到世界变革。以豪迈之语结束,既彰显出维新派对“以文促变”的信念,也暗含对晚清社会借思想革新实现转型的期盼,让全诗的启蒙主题思想更具有时代穿透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其十六)》

下一篇:清·屈大均《江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