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朝代:清作者:彭孙遹浏览量:2
zuì
chéng
xiāng
zhuǎn
jué
chūn
hán
zhòng
zhěn
yǒu
shuí
tóng
chóu
gòng
mèng
hǎo
qià
zhēn
shì
wǎng
fān
mèng
qiǎo
yán
cán
yuè
shēng
西
nòng

译文

微带醉意没能进入梦乡,反而觉得春夜的寒气更重。这鸳鸯枕有谁和我同用?只能夜夜伴着离愁入梦。美好的梦令人感到真实,真的往事反而如虚幻的梦。起床伫立窗前默默无言,残月遥挂小巷西头的夜空。

逐句剖析

"薄醉不成乡":微带醉意没能进入梦乡,

# 乡:指醉乡。

"转觉春寒重":反而觉得春夜的寒气更重。

"枕席有谁同":这鸳鸯枕有谁和我同用?

"夜夜和愁共":只能夜夜伴着离愁入梦。

"梦好恰如真":美好的梦令人感到真实,

"事往翻如梦":真的往事反而如虚幻的梦。

"起立悄无言":起床伫立窗前默默无言,

"残月生西弄":残月遥挂小巷西头的夜空。

# 弄:西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旅夜》是清代词人彭孙遹创作的词作。词的上片写词人借酒欲求好梦却未能如愿,薄醉之下更觉春寒浓重,直抒独宿异乡的孤独愁苦;下片以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的双重对比,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朦胧意境,结尾词人默然起立,凝望西弄残月,戛然而止的画面饱含无尽情思。全词情感真挚自然,蕴含哲理,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彭孙遹(1631~1700),清代诗人。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海盐(今属浙江)人。顺治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彭孙遹与王士祯齐名,并称“彭王”。他存诗多为应酬、纪游、抒情、咏物之作。其七律绝少用典,多用叙述性内容和描述性意象,以移情、烘托、象征手法,营造韵味悠长的境界,语言清秀流利。其词亦著名,王士祯称他为“近今词人第一”。《沂州道中见流民作》《生查子·旅夜》等均著名。著有《松桂堂全集》《延露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词。本词描绘了词人借酒欲求好梦却未能如愿,薄醉之下更觉春寒浓重,表达了作者独宿异乡的孤独愁苦与无尽情思。

2. 分段赏析

上阙“薄醉不成乡,转觉春寒重”两句,展现出词人旅夜中求梦不得的无奈。彭孙遹惯写细腻情感,此处“薄醉”点明词人饮酒不多,本想借酒力沉沉睡去,在梦中暂忘羁旅之愁,却未能如愿,“不成乡”生动地写出即便微醺也无法消解漂泊愁绪,找不到心灵归处。“转觉”巧妙引出感受转变,从微醺状态转而清晰感知春夜寒意侵人,“重”字既写春寒刺骨,又暗喻内心因孤独愈发沉重的愁思,为全词奠定孤寂清冷基调。“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采用设问,直抒孤独之情。作为擅长言情的词人,彭孙遹以“枕席有谁同”直白道出旅夜无人相伴的寂寥,强调孤身一人的处境。“夜夜和愁共”进一步说明,词人不仅当下孤独,每个夜晚都在忧愁陪伴中度过,“夜夜”突出时间延续,“和愁共”将愁绪拟人化,生动展现愁绪如影随形,深刻体现词人长期被孤独愁思困扰的无奈与痛苦。下阕“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梦”两句充满人生哲思,化用李商隐“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之意,却更具韵味。“梦好恰如真”描绘词人在梦中经历美好,那种真实感带来短暂慰藉。然而“事往翻如梦”笔锋突转,过去的美好回忆如今如同梦境般虚幻,难以把握,既体现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又蕴含对美好消逝的惋惜惆怅,更展现出人生无常,耐人寻味。“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以景结情,意境悠远。“起立悄无言”刻画词人梦醒后独自起身、默默无语的画面,“悄无言”细腻展现内心孤寂惆怅,不知向谁诉说。“残月生西弄”描写词人伫立所见,残月从西边小巷升起,“残月”这一凄清孤寂的意象与词人心境契合,“西弄”点明位置,进一步渲染清冷寂静氛围,以景衬情,含蓄表达无尽愁思,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袁枚《品画》

下一篇:清·洪秀全《述志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