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画先神韵":欣赏画作时,首先要看它的神韵,
"论诗重性情":评论诗歌时,更要注重其中的性情。
"蛟龙生气尽":如果像蛟龙一样失去了生气,
"不若鼠横行":还不如一只老鼠横行霸道呢。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蛟龙生气尽”与“不若鼠横行”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艺术创作中“神韵”和“性情”的重要性。比喻:“蛟龙生气尽。”诗人以“蛟龙”比喻绘画或诗歌中的主体形象。蛟龙本应是威猛、灵动的象征,但如果失去了生气,便显得僵硬、死板。
2. 分段赏析
首句:“品画先神韵。”这句诗强调了品评绘画时,神韵是最重要的标准。神韵是指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力、气质和精神内涵。袁枚认为,绘画的优劣不应仅仅取决于技法,而更应注重其能否传达出一种生动的气韵。次句:“论诗重性情。”此句指出评论诗歌时,应注重诗人的性情和情感表达。袁枚主张诗歌应以真性情为本,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这一观点与他倡导的“性灵说”相呼应,强调文学创作应源于内心的真实感受。第三句:“蛟龙生气尽。”诗人以“蛟龙”比喻绘画或诗歌中的主体形象。蛟龙本应是威猛、灵动的象征,但如果失去了生气,便显得僵硬、死板。尾句:“不若鼠横行。”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比,即使是一只普通的老鼠,只要表现出灵动与生机,也比失去生气的蛟龙更具生命力。这句诗讽刺了那些徒有其表、缺乏神韵的作品。
下一篇:清·彭孙遹《生查子·旅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