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duì
yuè

朝代:清作者:宋琬浏览量:2
shū
xīng
gěng
gěng
rén
hán
qīng
lòu
zhēng
zhēng
huà
jiǎo
cán
lèi
jiǔ
cóng
chóu
wài
jìn
yuè
míng
yóu
zuì
zhōng
kàn
rào
shù
bīng
shuāng
āi
yàn
héng
tiān
guān
sài
nán
liào
yuán
jīn
mèng
suí
fēng
yīng
dào
cháng
ān

译文

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逐句剖析

"疏星耿耿逼人寒":逼人的寒气耿耿的星光,

# 耿耿:明亮的样子。

"清漏丁丁画角残":漏声丁丁角声悠悠夜正长。

# 画角残:军中画角声音凄惨。,丁丁:滴漏声。,漏:见黄景仁七绝《癸巳除夕偶成》注。

"客泪久从愁外尽":他乡为客愁多泪已流尽,

# 客泪久从愁外尽:意为自己老泪纵横,随着无边无际的寒夜和悲苦已经流尽了。

"月明犹许醉中看":醉眼朦胧只见窗外月光。

# 醉中看:看见月亮朦朦胧胧,如同醉后看月。

"栖乌绕树冰霜苦":绕树乌鸦风霜凄苦无栖处,

# 栖乌绕树: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意为自己有家难回。

"哀雁横天关塞难":横空哀雁关塞艰难向何方。

# 哀雁: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哀,云外惊飞四散哀。”以哀雁比喻人民流离失所。

"料得故园今夜梦":遥想故园亲人今夜之梦,

# 故园今夜梦:指故乡妻子的梦境。

"随风应已到长安":定然是随风来到我身旁。

# 长安:代指当时京城北京。此二句系运用杜甫《月夜》纯从对面写去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狱中对月》是清代诗人宋琬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疏星、清漏等冷寂意象开篇,渲染狱中凄寒氛围;借栖乌、哀雁自喻,倾诉被囚之苦与有家难归之痛;尾联从对面落笔,想象故园之梦随风至长安,尽显相思。全诗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抒发了蒙冤受屈后的孤凄之苦、愤懑之情,以及对故园亲友的深切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宋琬(1614~1673?),清代诗人。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钱谦益称之为“诗人之雄”,王士祯将他与施闰章并称为“南施北宋”。其诗作前期以感时伤事、暗寓故国之思为主,中期多激楚之音,后期以写哀为主,感愤苍凉。沈德潜以“雄健磊落”概括其诗风格。《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佳篇。著有《安雅堂诗》《安雅堂文》。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顺治末年,山东爆发于七起义。彼时任职浙江按察使的宋琬,不幸遭族人诬陷,被指与山东登州起义的于七暗中勾结,旋即被捕入狱,历经长达三年的囚禁生涯。这首诗正是他身陷囹圄时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狱中对月》是一首七言律诗。本诗生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愁,抒发了蒙冤受屈后的孤凄之苦、愤懑之情,以及对故园亲友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诗的前两联主要是实写。诗人通过描写疏星、清漏、画角等实景,描绘出狱中深夜寒冷、寂静、凄凉的氛围。诗人在狱中因愁苦而流泪,以及醉中看月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被囚禁的痛苦和无奈。颈联和尾联以虚写为主。诗人借“栖乌绕树”和“哀雁横天”的景象,并非眼前实景,以及想象中哀雁南飞却被关塞阻拦的情景,来比喻自己在狱中遭受的苦难和有家难归的困境。诗人想象故园亲人今夜会梦到自己,梦境随风来到自己所在的囚禁之地,通过想象中的梦境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疏星耿耿”既绘星光幽冷,又暗扣狱中对月情境,稀疏星子在月光映照下清冷闪烁。“逼人寒”既点明深秋深夜的彻骨寒意,又外化内心凄苦,“逼”字生动传递出寒意与愁绪的侵袭感。“清漏丁丁”以清晰漏声凸显夜静人寂、愁思难眠,声声敲打心门;“画角残”则以呜咽哀鸣之音,暗喻夜深时分,渲染狱中凄冷氛围。​两句诗情景交融,将狱中悲愁、思乡怀亲与人生坎坷尽诉笔端。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景托情,勾勒夜深难寐之境。“疏星耿耿”既绘星光幽冷,又暗扣狱中对月情境,稀疏星子在月光映照下清冷闪烁,不着“月”字却处处显月。“逼人寒”三字双关,既点明深秋深夜的彻骨寒意,又外化内心凄苦,“逼”字生动传递出寒意与愁绪的侵袭感。“清漏丁丁”以清晰漏声凸显夜静人寂、愁思难眠,声声敲打心门;“画角残”则以呜咽哀鸣之音,暗喻夜深时分,渲染狱中凄冷氛围。​颔联借态抒情,尽显冤苦之深。写“泪”,言久陷牢狱,辛酸泪水随愁苦流尽,实则以“尽”衬愁之无尽,泪之不止;写“醉”,借酒浇愁却愁上加愁,醉眼朦胧望月,既是醉态更是泪态,将满腹冤屈诉与明月。“泪”引“醉”,“醉”促泪涌,诗人以流泪、酒醉之态,含蓄深沉地展露悲苦衷肠,同时借醉中望月,自然引出后文思绪延展。​颈联借喻言情,道尽处境艰难。借“栖乌绕树”化用曹诗意象,曹操叹栖鸟无依,诗人更进一层,写乌鹊在冰霜中无处可栖,暗喻自身深陷囹圄的困苦;以“哀雁”喻己,失群之雁欲归而关塞阻断,恰似诗人流落异乡、有家难回。“栖乌”“哀雁”自带悲怆意味,“冰霜苦”“关塞难”既状狱中艰辛,又诉蒙冤怨愤,情寓景中,意味深长。​尾联寄思抒情,倾诉对家人的深切想念。诗人狱中望月见雁,思绪飞越关山。不直言思乡念亲,却说家人今夜梦中应至,曲折委婉。“故园”“长安”两地呼应,更显思念深切,情真意切,韵味悠长。全诗以月为引,情景交融,将狱中悲愁、思乡怀亲与人生坎坷尽诉笔端,浑然天成,动人心弦。

4. 作品点评

《狱中对月》以“对月”为引,淋漓尽致地展现被囚者内心无尽的悲愁,以及对故园亲人浓烈的思念。诗中借明月引出栖乌、哀雁等意象,巧妙地抒发人生之路的坎坷与艰难。紧扣诗题,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铺陈叙事,字里行间皆饱含怨愤之情。诗人精选典型景物,善用精妙比喻,细腻描绘,合理想象,使得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具感染力,余韵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伟业《一舸》

下一篇:清·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