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liáo

朝代:清作者:陈维崧浏览量:2
liáo
xiào
niǎn
huā
zhī
shuō
chù
chù
juān
xuè
hǎo
huā
yìng
hǎo
lóu
tái
xiū
bàng
qín
guān
shǔ
zhàn
zhàn
chǎng
kāi
lóu
shēn
chóu
gèng
duì
dōng
fēng
hǎo
fēng
xiū
zhàn
hóng
zǎo
sòng
shí
xuě
guò
jiāng
dōng

译文

烦愤无聊地苦笑,捻搓着花枝说,处处杜鹃在悲鸣啼血。美丽的花应去映衬漂亮的楼台,不要傍着秦关蜀栈在战场开。登楼凭栏放眼看,心绪更惆怅,面对东风说一声。好风不要吹动战旗红,应早把如雪的鲥鱼吹送到江东。

逐句剖析

"无聊笑捻花枝说":烦愤无聊地苦笑,捻搓着花枝说,

# 捻:用手指搓。

"处处鹃啼血":处处杜鹃在悲鸣啼血。

# 鹃啼血:杜鹃,即子规鸟,又名杜宇、布谷鸟。杜鹃啼声哀切,且啼声不断,直至啼出血方止,故言“杜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美丽的花应去映衬漂亮的楼台,

"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不要傍着秦关蜀栈在战场开。

# 蜀栈:蜀川道路艰险,多在山间凿岩架木,筑成栈道,以作通路。故称蜀栈。秦关、蜀栈在这里都指战争要塞,也指战场。,秦关:指陕西一带的关口。因陕西为古秦国所在地,故称。

"倚楼极目深愁绪":登楼凭栏放眼看,心绪更惆怅,

#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更对东风语":面对东风说一声。

"好风休簸战旗红":好风不要吹动战旗红,

# 簸:簸动,摇动。

"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应早把如雪的鲥鱼吹送到江东。

#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这里泛指江南没有战争风云的和平美好的生活。,鲥:名贵食用鱼。体扁而长,背部黑绿色,腹部银白色带金光,鳞下有丰富的脂肪,肉鲜嫩。生活在海中,每年五、六月游入淡水产卵。以其出入有时而得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无聊》是清代初期词人陈维崧创作的词作。此词以诙谐笔调展现作者反对战争、忧虑国事的心境,委婉传达对统治阶层的不满。上片通过闲适中捻花自语的细节描写,流露内心的抑郁情怀;下片借与东风的对话形式,曲折表达对现实的隐忧。全词赋予花与东风以人的情态,构思新颖,增添浪漫主义韵味,在对自然物象的拟人化对话中,委婉传递出对战乱的厌恶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求。语言婉曲含蓄,于日常细节中见深意,体现出陈维崧词作善于以具体意象承载家国情怀的艺术特点,在婉约风格中蕴含沉郁顿挫的情感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其父陈贞慧为“明末四公子”之一。陈维崧幼时便有文名,明亡后,科举不第。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纂《明史》。陈维崧才力富健,诗文兼擅,尤以词与骈文成就最高。词学苏、辛,风格豪放,为阳羡词派领袖。其所作词一千六百余首,为历代词人之冠,与朱彝尊、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其骈文气脉雄厚,风骨浑成,与吴绮同称名家。著有《湖海楼全集》。今人有点校本《陈维崧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虞美人・无聊》是清代初期词人陈维崧的词作。此词约作于顺治五年(1648年),时值清政府为镇压各地抗清斗争,调遣军队展开残酷战争,致使民生凋敝,社会动荡。陈维崧亲历战乱,目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内心充满对兵燹的反感与对和平的渴望,遂以词作抒发忧世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讽喻时政​​词。全词以闲适笔调写战乱忧思,表面写“笑捻花枝”的百无聊赖,实则借“鹃啼血”“战旗红”等意象暗讽战争残酷,末句“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寄托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于婉约中透出家国之痛。

2. 写作手法

拟人:“无聊笑捻花枝说”“更对东风语”,赋予花枝、东风以人的“说”“语”情态,借与自然物象的对话传递心曲,使抽象愁绪具象化。象征:以“鹃啼血”象征战乱的残酷,“好花”象征美好事物,“秦关蜀栈战场”象征战乱之地,通过意象关联含蓄表达对战争的厌弃。反衬:“笑捻花枝”的闲适表象与“鹃啼血”的悲怆内涵形成反衬,乐景中暗含哀情,强化对现实的隐忧。比喻:“鲥鱼如雪”以“雪”喻鲥鱼的洁白鲜美,描绘和平安宁的生活图景,与“战旗红”的战争意象形成对比。​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句“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以人物轻拈花枝的动作与漫语神态,勾勒出春日花繁之景。“无聊”二字既点题旨,又以简笔白描手法,将人物的闲适中隐含的愁绪与客观景物的明丽形成微妙对照。“鹃啼血”以杜鹃啼血为喻,既贴合杜鹃花红艳之色,又暗蓄伤时之意。继而“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笔调转沉,“休傍”二字作直接劝阻,以"好花与“战场”的意象对立,暗指清初秦蜀之地战乱未息的现实,借物景选择的劝诫,寄寓对战争破坏美好事物的谴责。​下片“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承续上片情感,以“倚楼极目”的动作写愁绪延展,“更对东风语”则将无人共语的孤寂融入自然,语言哀婉含蓄,以东风为倾诉对象,使抽象愁思具象化。结句“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融情于景,以“好风”的两种不同指向形成对比:一劝其停止掀动战旗,一盼其送来江南鲥鱼。“休簸”与“早送”的祈使语气,既延续对战争的否定,又以“鲥鱼如雪”的意象勾勒和平生活的愿景,在景物取舍中完成情感表达的递进,含而不露地传递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清代词人陈维崧(号迦陵)以豪健词风著称,其词在反映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方面极具价值。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其“气魄绝大,骨力绝遒”,此词成功之处正在着眼于现实,而感情的抒发,由激亢到舒缓,在平淡中见曲折,使全词抑扬顿挫而错落有致。​词中“休傍战场”“早送鲥鱼”等句,以日常物象承载时代关切,与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异曲同工,均通过具象化的战争否定与和平愿景,展现文人对民生的深切悲悯。陈廷焯称其词“情词兼胜,骨韵都高”,此词尤见功力—表面以“笑捻花枝”“对东风语”的细腻动作写闲愁,实则借“鹃啼血”“战旗红”的血色意象暗藏锋芒,在婉约风格中蕴含遒劲骨力,体现了陈维崧融合苏辛豪健与周姜工丽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发无余,不及稼轩之浑厚沉郁。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顾太清《高山流水·次夫子清风阁落成韵》

下一篇:清·释敬安《题寒江钓雪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