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guāng
hǎo
·
·
yíng
chūn

朝代:清作者:吴绮浏览量:2
chūn
lái
shì
shí
méi
rén
zhī
xiān
dào
ér
tóu
shàng
niǎo
huā
zhī
shí
èr
huà
lóu
lián
juǎn
hóng
zhuāng
xiào
cēn
zhēng
xiàng
cǎi
fān
chéng
duì
kàn
zhū

译文

春天到来了,这是何时的事儿呀?没人知晓。它最先来到美人的头上,如同摇曳的花枝般俏皮、灵动。十二座画楼的帘子卷起,楼中红妆美人的欢声笑语高低错落、相互交织。人们争着朝着成队的彩幡涌去,看那身着朱衣的迎春队伍。

逐句剖析

"春来也":春天到来了,

"是何时":这是何时的事儿呀?

"没人知":没人知晓。

"先到玉儿头上":它最先来到美人的头上,

# 玉儿:南齐东昏侯潘妃小字玉儿。古因称女子小字玉奴。

"袅花枝":如同摇曳的花枝般俏皮、灵动。

"十二画楼帘卷":十二座画楼的帘子卷起,

"红妆笑语参差":楼中红妆美人的欢声笑语高低错落、相互交织。

# 红妆:指女子。

"争向彩幡成队去":人们争着朝着成队的彩幡涌去,

# 彩幡:古代春节剪彩成幡,做庭户装饰或妇女头饰。

"看朱衣":看那身着朱衣的迎春队伍。

# 朱衣:相传宋代欧阳修知贡举,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逢其点头者文章便入格。此借指春闱中式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光好・迎春》是清代吴绮创作的词,属迎春题材作品。主题围绕迎春,借独特视角展现春日到来的灵动与人们迎春的热闹。运用拟人、场景描绘等手法。上片写春至的悄然与灵动,借“玉儿头上、袅花枝”体现春的俏皮;下片绘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及众人争看彩幡、朱衣的热闹。作品以活泼笔调,从独特角度呈现迎春氛围,展现清代迎春民俗与春日生机,体现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营造欢快意境的创作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迎春的词,介绍了吴绮在词中借春至的悄然问询、先临玉儿头上的灵动,及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众人争看彩幡朱衣的场景,展现春日到来的活泼与迎春的热闹氛围。

2. 写作手法

烘托:“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不直接写大地回春、花草萌发,而是聚焦“玉儿”发间“袅花枝”,借女子头饰的春日生机,以点带面烘托春天悄然降临的细腻与灵动。女子是春日活力的体现者,“花枝”是春景的微缩,用人物与饰物的春意,暗示整个世界的春回。

3. 分段赏析

开篇“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以口语化的疑问,生动呈现人们对春至的懵懂与好奇,营造出春日初临的神秘、活泼氛围。“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将春拟人化,赋予其俏皮灵动的姿态,“玉儿”借古代女子称谓增添古典韵味,“袅花枝”以花枝摇曳之态,形象展现春先至女子发间、带来生机的画面,从独特视角凸显春的细腻与活泼,让春的到来具象可感。下片“十二画楼帘捲”,绘出春日里画楼卷帘的场景,展现空间的开阔与人们迎春的期待,为下文人物活动铺陈。“红妆笑语参差”,“红妆”代指女子,她们的欢声笑语高低错落,呈现出热闹、欢快的迎春氛围,以人的活动与情绪渲染春日生机。“争向彩幡成队,看朱衣”,写人们争着朝向成队彩幡,去看身着朱衣的景象(“朱衣”关联迎春民俗与新科中式者,增添文化与生活气息),将迎春的热闹推向高潮,体现民俗风情与人们对春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章法精巧独特,构思不落窠臼,以活泼中藏含蓄、热闹里透风雅的意趣,巧妙烘托出春临人间的鲜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菌次之词,选调寓声,各有旨趣。其和平雅丽处,似陈西麓。

朱彝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张景祁《小重山·几点疏雅誊柳条》

下一篇: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