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答斜日照扉":横塘边,斜日映照门扉,
"松钗柳带依依":松枝如钗,柳丝似带,轻柔摇曳。
"犹记石桥下":还记得那石桥之下,
"绿阴小舫催归":绿荫里,小船催促着归去。
"花飞":花瓣飘落,
"花飞":花瓣飘落,
"独自水上湔衣":独自在水面上浣洗衣裳。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分段赏析
“横塘答斜日照扉”一句以“横塘”为地点,勾勒出黄昏时分斜阳映照门扉的静谧画面。“答”字赋予斜阳拟人化的动态,仿佛阳光与横塘之间形成呼应,既点明时间又暗含空间感。松树与柳树的枝条被风拂动,枝条下垂如女子发钗(“松钗”),柳条摇曳似丝带(“柳带”),通过视觉的柔美意象暗示往昔情致的缠绵,为后文追忆埋下伏笔。“犹记石桥下”以“犹记”二字陡转,将视角从当下拉回回忆。石桥作为具体意象,承载着往昔与恋人相会的场景,而“绿阴小舫催归”则通过“绿阴”强化夏日幽深氛围,“小舫催归”暗含离别之意。舟行绿荫下的画面与石桥形成呼应,暗示这段记忆的不可追及。末尾三句中“花飞,花飞”以落花意象强化时光流逝的怅惘。花瓣纷扬既呼应前文“绿阴”的盛极而衰,又以动态的凋零反衬“独自水上湔衣”的静态孤独。两次重复形成音律回环,将情感浓度推向高潮,而“湔衣”这一动作细节,既具生活气息,又暗含借水洗涤愁绪的隐喻。
上一篇:清·曹雪芹《怡红快绿》
下一篇:清·王国维《颐和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