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府辍棹时":在南方州府停船的时候,
"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梅子成熟的时节,天天有微风伴着细雨。
"无心好梦":本无心思追逐好梦,
"早被行云勾住":却早早被飘来的行云搅扰。
"难道今番是梦":难道这次又是一场梦,
"梦里分明说与":可梦里分明与你倾诉过心意。
"留不得":留不住你,
"翠衾凉":翠被透着凉意,
"珠泪飘残蜜炬":泪珠滚落,把燃着的蜜烛都滴残了。
"啼鹃满山树":满山的杜鹃啼叫着。
"谢多情小鸟":感谢多情的小鸟,
"劝侬归去":劝我回去。
"秋期过了":秋天的约期过了,
"夜月寒生南浦":南浦的夜晚,月亮升起,寒意渐生。
"执手枯荷池上":想起在枯荷池边牵手的情景,
"宛种玉":仿佛在种玉。
"亭东路":就在亭东路上。
"贪梦好":贪恋好梦,
"问柔魂":试问我的柔魂,
"可曾飞度":可曾飞到你身边。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以“蛮府辍棹时,梅熟处日日阑风吹雨”起笔,勾勒出特定的环境,在梅熟时节、风雨交加的背景下,船只停靠蛮府,为离别情绪营造出凄美、怅惘的氛围。“无心好梦,早被行云勾住”,以简洁笔触,写原本无心情追逐好梦,却偏被“行云”打扰,“行云”为情人的象征,也暗示出欢情被打扰的遗憾,将情感从环境渲染转入人事的纠葛。“难道今番是梦,梦里分明说与”,陷入对梦境的怀疑与确认,在“是梦”与“分明说与”的矛盾中,显示出内心的纠结与不舍,把离别之际的复杂心绪,通过对梦的思忖细腻呈现出来。“留不得,翠衾凉,珠泪飘残蜜炬”,写出留人不得的现实,“翠衾凉”从触觉衬托出孤寂,“珠泪飘残蜜炬”以泪落烛残的画面,将悲伤具体化,使离别之痛更显深沉。下阕:“啼鹃满山树”,借满山啼鹃,以哀景衬哀情,进一步渲染哀伤氛围,杜鹃啼鸣本就关联着离别、思归,此句为下文“劝侬归去”做铺垫。“谢多情小鸟,劝侬归去”,以拟人的手法,写小鸟劝归,实则是词人在离别伤痛中,对归处的一种复杂心绪,借小鸟之“劝”,侧面体现了归意与离情的交错。“秋期过了,夜月寒生南浦”,写离别后的情境,秋期已过,南浦寒月,寒冷的不只是环境,更是离别后的内心,以景写情,拓宽了情感的深度。“执手枯荷池上,宛种玉。亭东路”,回忆往昔执手的场景,“枯荷池上”“亭东路”是具体的地点,“宛种玉”有着美好回忆留存,在回忆中重温往昔温情,与当下的离别形成对比,加深思念之苦。“贪梦好,问柔魂,可曾飞度”,将思念寄于梦境,盼着柔魂能飞越阻隔,在梦中相逢,把对情人的思念,从现实发展到虚幻的梦境,使情感表达更加显得缠绵悱恻,流露出相思的执着与深沉。
上一篇:清·黄景仁《丑奴儿慢·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