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uè
qiáo
xiān
·
·
yún
lín
zhǔ
rùn
lián
yín

朝代:清作者:顾太清浏览量:3
xīn
qiū
féng
rùn
què
qiáo
chóng
jià
liǎng
rén
jiān
qiǎo
shēn
héng
yuè
zhuǎn
shéng
wèn
tiān
duō
shǎo
guī
zhōng
bàn
tiān
biān
jiā
huì
duō
shì
fēn
fēn
dǎo
zǒng
rán
tiān
shàng
yǒu
shén
xiān
biàn
便
shì
yǒu
yīng
nián
lǎo

译文

新秋时节恰逢闰月,喜鹊再次搭起桥梁,人间有了两次乞巧的机会。北斗星的斗柄横斜,月亮渐渐移动,玉绳星也低低地垂着。我不禁想问,女孩子们这般乞巧,又能求得多少天上的奥秘呢?闺阁中的女伴们,在这难得的天边佳会之际,纷纷进行着各种祈祷。就算天庭上真有神仙,即便真的有神仙、那也是年老了。

逐句剖析

"新秋逢闰":新秋时节恰逢闰月,

"鹊桥重驾":喜鹊再次搭起桥梁,

"两度人间乞巧":人间有了两次乞巧的机会。

# 乞巧:旧时民间风俗,妇女于农历七月七日夜间向织女星乞求智巧,并祈祷福、寿等活动。

"参横月转玉绳低":北斗星的斗柄横斜,月亮渐渐移动,玉绳星也低低地垂着。

# 参横:星斗横斜,表示夜深。

"问乞得、":我不禁想问,女孩子们这般乞巧,

"天机多少":又能求得多少天上的奥秘呢?

# 天机:犹言灵性,谓人的天赋灵机。

"闺中女伴、":闺阁中的女伴们,

# 闺中女伴:指画中联吟赋诗的仕女们。

"天边佳会":在这难得的天边佳会之际,

"多事纷纷祈祷":纷纷进行着各种祈祷。

"总然天上有神仙":就算天庭上真有神仙,

# 总然天上有神仙:“总然”句,另本作“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便是有、":即便真的有神仙、

"也应年老":那也是年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是清代女词人顾太清所作的题画词。词中流露出词人对世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幸福的深切同情,却又以充满疑惑的笔触给出结论,这无疑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画作聚焦于仕女形象,着力展现女性之美,不仅刻画了外在容貌,更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美好特质。上片借银河清浅、凉风乍起之景触发情思,忆旧欢难续、新愁频添,于画阁朱栏间泪落潸然;下片叹漂泊无依、旧侣难寻,念佳人妆楼凝望而自身倚栏凝愁,更悟人间天上佳期易误、欢情难再,遂以问嫦娥收束,尽诉孤独寂寞。此词突破传统文人对七夕之美的单纯赞颂,以“美好愿望多困于现实”的哲思命题,打破题画词局限,引发读者对人生情感的深层思考,显著深化了词作的思想内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诗人

顾太清(1799~1876?),清代诗人。姓西林觉罗氏,本名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别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幼时家变养于顾氏,后为贝勒奕绘侧福晋。顾太清工诗好词,与纳兰性德同为满洲杰出的文学家。其词深受周邦彦影响,词风深稳沉着,音律谐美,主要通过纪游、咏物,表现其欢乐与哀伤。著有诗集《天游阁集》、词集《东海渔歌》,另著有小说《红楼梦影》。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作于丁酉年,即道光十七年(1837年),时年太清三十九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婉约风格的词,属于节令题材。这幅仕女图以细腻笔触勾勒女性之美,不仅展现了画中女子的外在风姿,更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传递出她们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词中,顾太清对男女追寻婚姻爱情幸福的真挚情感予以深切共情,同时又以充满困惑与思索的笔触,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结论。这种矛盾与疑惑,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生动映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残酷的现实之间,始终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2. 分段赏析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开篇以“新秋”点明季节,“逢闰”强调年份特殊性,“鹊桥重驾”营造神秘喜庆氛围,“两度人间乞巧”突出活动热闹频繁,为全词奠定基调。七月初七本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恰逢作画当年闰七月,遂有两次佳期、鹊桥“重驾”之景,人间亦得两次乞巧之机——女子们冀求觅得如意郎君、收获终生幸福。在赏析方面,此曲最精妙之处在于意象的选择与组合。作者以“金风”“玉露”点明秋夜时节,二者本是清丽之景,却因“梧桐叶落”的萧瑟意象注入愁思。“珠帘不卷”四字既写闺阁女子懒于梳妆的情态,又以“珠帘”的阻隔暗喻相思之人的时空距离,颇具李商隐“隔重帘”的含蓄韵致。尤其“一半儿凄凉一半儿闲”的句式,将女子内心的矛盾剖白得淋漓尽致——“凄凉”是刻骨的思念,“闲”是百无聊赖的等待,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状态,恰是深闺怨情的真实写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通过描写女伴们“栏干斜转”的姿态及“玉绳低”的夜景,暗示时间推移,以“问乞得、天机多少”的疑问,表达对乞巧行为的怀疑,暗示其盲目性。“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描绘女伴们在七夕佳会虔诚祈祷的场景,“多事纷纷祈祷”既现其迷信,亦强化对乞巧行为的思考。从表现手法来看,郑光祖巧妙化用诗词典故却不着痕迹。“枕剩衾寒”化用柳永“衾寒枕冷”的孤寂意境,却以“一半儿温存一半儿单”的拆裂笔法,将衾枕的冷暖具象为情感的残缺,比宋词更添几分散曲的直白泼辣。结句“梦儿里休呵,一半儿相关一半儿缘”以梦境写现实,“相关”谓魂牵梦绕,“缘”字暗藏缘分缥缈的怅惘,这种以梦结情的方式,让思念之情在回环往复中更显深沉。“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词人于斗转星移之夜生疑,直接否定神仙之说,认为即便有神仙也年老无用,是对封建迷信的批判,体现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这幅仕女图本以展现女性外在美与内心美为要,词人别出机杼地提炼出哲理性命题:人间美好愿景常难遂愿。此思考既启发读者深省,也深化了词作的思想内蕴。全曲以宫词为题,却不落宫廷富丽窠臼,反而以平民化的视角写秋闺愁思,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与“语尽而意不尽”的意境营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下一篇:清·屈大均《云州秋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