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àng
táo
shā
·
·
hóng
yǐng
shī
湿
yōu
chuā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hóng
yǐng
shī
湿
yōu
chuāng
shòu
jìn
chūn
guāng
huā
wài
què
xié
yáng
shuí
jiàn
shān
bào
liáng
dào
liáng
zǎo
jìn
chí
shāng
àn
shì
duàn
rén
cháng
céng
shì
xiàng
chūn
mèng
piē
huí
láng

译文

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春光将尽。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不要说这不令人凄凉,她早已拿起酒杯,借酒浇愁。暗自思索,究竟是什么事让人如此肝肠寸断。原来,曾在春日的梦境中,她与所思之人在回廊上匆匆一瞥,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怅惘。

逐句剖析

"红影湿幽窗":透过小窗望去,春雨打湿了红花,

# 红影:指鲜花的影子。

"瘦尽春光":春光将尽。

# 瘦尽:以人之清瘦比喻春日将尽。

"雨余花外却斜阳":雨停了,却已是夕阳西下之时。

# 雨余:雨后。

"谁见薄衫低髻子":谁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衫,低垂着头,

# 低髻子:低垂的发髻,指低垂着头。髻子,发髻。

"抱膝思量":抱膝思量的孤独身影。

"莫道不凄凉":不要说这不令人凄凉,

"早近持觞":她早已拿起酒杯,借酒浇愁。

# 持觞:举杯。觞:酒杯。

"暗思何事断人肠":暗自思索,究竟是什么事让人如此肝肠寸断。

"曾是向他春梦里":原来,曾在春日的梦境中,

"瞥遇回廊":她与所思之人在回廊上匆匆一瞥,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怅惘。

# 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塑造了怀恋旧情的幽怨感伤者形象。上片以景入境,描绘暮春时节落红浸湿幽窗、雨后斜阳映照的景象;下片聚焦心理描写,以梦境中于回廊与情郎重逢的情节,点明思念缘起。全词情景交融、凄婉朦胧,于含蓄中见深婉情致,给人以悠长的审美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是纳兰性德所作,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关于其创作背景,存在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词人因思念旧情人,为抒发对曾与情人幽会的回廊之地的深切眷恋而创作;其二则指出,此词是词人悼念亡妻卢氏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抒情词。词中刻画了怀恋旧情的幽独伤感者形象,以景语渲染环境,以心理描写展现人物抱膝思量的情态,通过朦胧含蓄的笔触表达深婉思念,营造出凄迷动人的美感。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直接道出内心的凄凉之感,直白地表达出思念之人不在身旁,只能独自饮酒消愁的孤寂。没有借助景物或其他意象委婉表达,而是直截了当地抒发情感,让读者清晰感受到词人难以排遣的哀伤与苦闷,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真挚。化用:“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化用了周邦彦“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的词句。周邦彦原句描绘雨后残红沾湿、斜晖透帘的景象,纳兰容若将其提炼为“红影湿幽窗”,以“红影”指代鲜花影子,画面更为简洁凝练,且增添了朦胧美感;“瘦尽春光”则借鉴李清照“绿肥红瘦”的意象表达,“瘦”字赋予春光以人的形态,生动传达出春光流逝的惋惜与哀怨,不着痕迹地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意境之中。渲染:“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以“红影湿窗”“春光瘦尽”“雨后斜阳”的暮春残景,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氛围,烘托出人物内心的伤感。情景交融:上片写景,“红影”“斜阳”等景中含情,景与“抱膝思量”的人相融;下片抒情,“凄凉”“断人肠”的情借“春梦回廊”之景展现,情景交织,尽显怀恋之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两句以景起笔,描绘暮春时节鲜花影子透过幽窗,雨后花瓣湿润低垂的景象。“红影湿幽窗”化用周邦彦“雨过残红湿未飞。珠帘一行透斜晖”之意,却更简洁洗练——鲜花影子在幽窗上摇曳,被雨水打湿的花瓣在暗影中别具风情,较周词“残红湿未飞”更富韵致。“瘦尽春光”则暗合李清照“绿肥红瘦”的哀怨,以“瘦”字拟人化春光流逝,传递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雨余花外却斜阳”承接上句,勾勒雨后斜阳映照花丛的画面。雨后的清新与斜阳的暖调交织,为场景增添层次感。在此背景下,“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推出人物形象:一位身着单薄衣衫、低挽发髻的女子,抱膝独坐,陷入沉思。词人以白描手法刻画其孤独姿态,“薄衫”暗示春寒或心境清冷,“抱膝思量”则直观展现人物内心的苦闷与思念,虽未明言所思何人,却通过环境烘托出浓郁的怀恋氛围。下片:“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直抒胸臆,以“凄凉”二字点破心境:因思念之人远在他处,唯有独自举杯消愁,酒盏之中尽是孤寂滋味。这两句语言直白,却将无法排遣的愁绪推向高潮。“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以设问引出深层心事:究竟何事让人肝肠寸断?原来是梦中与所思之人在回廊短暂相遇。“瞥遇回廊”化用明代王次回《瞥见》诗“花影长廊瞥见时”的意境,既点明梦中邂逅的地点,又暗含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瞥遇”二字妙在短促而余韵悠长,似真似幻的梦境与现实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既呼应上片“抱膝思量”的缘由,又以朦胧笔触留白,让读者透过“回廊”这一意象,感受到词人对旧情的无限追念与怅惘。全词至此收束,将思念之情融入梦境与回忆,余味深长。

4. 作品点评

全词描绘暮春雨后、夕阳西下之景,一位身着春衫的少女满怀愁绪,对花饮酒。词末点明,她的心事源于梦中在回廊与情郎重逢。此为表层含义,实则纳兰容若借想象中少女的暮春情思,寄托自身对某人的深切怀念。这种写法即“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正如韦庄《浣溪沙》中“想君思我锦衾寒”,杜甫《月夜》里“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皆是以写对方思念自己,来抒发自身的深切情意,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浓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春光竟然“瘦尽”。能把春日和瘦联系在一起的人寥寥,更何况是“瘦尽”,除了一种孤高的美感之外,别的毫无表达。

不详学者、纳兰词研究员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彝尊《芙蓉月·蛮府辍棹时》

下一篇:清·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