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èn
liáng

朝代:清作者:乾隆浏览量:3
shuí
yún
guǎng
广
shà
zhī
shǔ
ǒu
zhì
gāo
tái
chèn
liáng
zhú
jiě
fēng
hái
xīn
cún
què
fēi
máng
shōu
lái
kān
pēng
míng
chū
yàn
chú
cái
xià
liáng
yíng
zhòu
cháng
suǒ
shì
chóng
fān
jiù
gǎo
稿
shāng
liáng

译文

谁说高大的房屋不知道暑热,偶尔登上高台也能乘凉。竹子懂得接纳清风还能遮挡烈日,心中存着清闲安逸却并非无所事事。收取荷叶上的露水可以用来烹茶,伏天里刚出巢的燕雏才从梁上飞下。白昼漫长无事可做,重新翻开旧稿来探讨一番。

逐句剖析

"谁云广厦不知暑":谁说高大的房屋不知道暑热,

"偶陟高台亦趁凉":偶尔登上高台也能乘凉。

"竹解纳风还蔽日":竹子懂得接纳清风还能遮挡烈日,

"心存无逸却非忙":心中存着清闲安逸却并非无所事事。

"收来荷露堪烹茗":收取荷叶上的露水可以用来烹茶,

"伏出燕雏才下梁":伏天里刚出巢的燕雏才从梁上飞下。

"赢得昼长何所事":白昼漫长无事可做,

"重翻旧稿一商量":重新翻开旧稿来探讨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趁凉》是清乾隆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夏日消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悠闲惬意的生活状态。首联通过对比广厦和高台,点明乘凉的方式。颔联描写竹子纳风蔽日的特点,同时表明自己内心闲适却不慵懒。颈联选取收取荷露烹茶、伏天燕雏下梁两个细节,增添生活气息。尾联叙述在漫长的白昼里重新翻阅旧稿思考,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闲适,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朝第六位皇帝

乾隆(1711~1799),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为其年号,寓意天道昌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满族,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庙号高宗。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开博学鸿词科,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他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其诗歌内容包罗甚广,古诗大气,律诗工整,绝句清灵。写诗多有率性而吟或不饰雕琢之处,但不少诗作也颇为讲究,尤其绝句颇有妙趣。他在作诗上,情钟老杜,步法韩愈,追摹东坡。作品有《如意湖》《苏堤春晓》《过蒙古诸部落》《萨尔浒》《辽阳怀古》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谁云广厦不知暑,偶陟高台亦趁凉​​:“谁云”以反问的形式引出话题,否定了“广厦不知暑”的观点。“偶陟高台”点明乘凉的方式,“亦趁凉”强调了在高台也能享受清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叙述,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夏日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闲适的基调。​​竹解纳风还蔽日,心存无逸却非忙​​:“竹解纳风还蔽日”描绘了竹子的实用价值,它既能接纳清风,又能遮挡烈日,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心存无逸却非忙”,“无逸”表示清闲安逸,诗人虽然心中存着这种闲适,但并非无所事事,体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通过对竹子和心境的描写,进一步营造出闲适的氛围。​​收来荷露堪烹茗,伏出燕雏才下梁​​:“收来荷露堪烹茗”选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细节,收取荷叶上的露水用来烹茶,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伏出燕雏才下梁”描绘了伏天里燕雏的活动,刚出巢的燕雏从梁上飞下,展现出夏日的生机与活力。这两个细节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赢得昼长何所事,重翻旧稿一商量​​:“赢得昼长”点明了白昼漫长的特点,“何所事”则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下文。“重翻旧稿一商量”叙述了诗人在漫长白昼里的活动,重新翻开旧稿进行思考和探讨,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下一篇:清·王士祯《初春济南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