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zhōng
yǒu
gǎn

朝代:清作者:李鸿章浏览量:3
huí
tóu
wǎng
shì
jìng
chéng
chén
shì
dōng
西
nán
běi
shēn
bái
xià
chén
hān
sān
mèng
qīng
shān
lún
luò
shí
nián
rén
qióng
tōng
yǒu
mìng
guì
shí
nǎi
pín
jué
zhú
míng
chǎng
jīn
jiǔ
rán
jiù
jīn

译文

回头看过去的往事,都已经像尘土一样消逝了,我就像一个漂泊在东西南北各地的人。在夜晚的沉醉中,我已经经历了三次这样的梦境,而我这个沦落之人,在青山之下已经度过了十年。人生的穷困与通达是由命运决定的,不需要去占卜,富贵什么时候才能用来救济贫困呢。在名利场中竞争已经很久了,可我依然还是一副旧儒生的模样。

逐句剖析

"回头往事竟成尘":回头看过去的往事,都已经像尘土一样消逝了,

# 竟:一作“尽”。,头:一作“思”。

"我是东西南北身":我就像一个漂泊在东西南北各地的人。

# 是:一作亦。

"白下沉酣三度梦":在夜晚的沉醉中,我已经经历了三次这样的梦境,

"青山沦落十年人":而我这个沦落之人,在青山之下已经度过了十年。

# 青山:一作青衫。

"穷通有命无须卜":人生的穷困与通达是由命运决定的,不需要去占卜,

# :一作何。

"富贵何时乃济贫":富贵什么时候才能用来救济贫困呢。

"角逐名场今已久":在名利场中竞争已经很久了,

"依然一幅旧儒巾":可我依然还是一副旧儒生的模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赴试途中有感》是清代李鸿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开篇便感慨回头看去往事已如尘土,自己漂泊不定如东西南北之身。接着回忆在白下(今南京)沉醉如梦的过往,叹息自己身为青衫之士沦落十年。随后表示穷通自有命运无需占卜,质疑富贵之人何时能救济贫困。最后感叹在名场角逐已久,却依旧还是旧时儒者模样,未得改变。这首诗对过往经历饱含追悔之意,虽字里行间多有不顺遂的感慨,却仍洋溢着诗人对自己终将成就功名的坚定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1岁的李鸿章凭借出众才学入选优贡。遵照父亲李文安的嘱托,他毅然从安徽老家启程奔赴京城,为次年的顺天乡试做准备。在这进京途中,李鸿章有感而发,挥毫写下《入都》组诗十首,其中的壮志豪情与人生期许跃然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诗人回首往昔,往事已如尘埃飘散,而自己四处漂泊,点明全诗感慨身世的基调,为下文具体描述自身境遇做铺垫。颔联:“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回忆在白下的过往如沉醉的梦境,结合“青衫沦落”,突出自己多年来身份低微、境遇不佳,进一步渲染身世之悲。颈联:“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从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上升到对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认为命运自有定数,同时对富贵者提出质疑,深化诗歌主题。尾联:“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感慨自己在名利场中追逐多年,却毫无改变,依旧是旧时书生模样,流露出深深的失落与无奈,将情感推向高潮。

2. 作品点评

此诗回顾过往,虽处处流露出诸多仕途不顺的感慨,但李鸿章坚信这一切皆为命运的安排,体现出他对命数的坦然接受与豁达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林则徐《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下一篇:清·陈维崧《感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