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
·
xiù
sūn

朝代:清作者:俞樾浏览量:3
xiù
sūn
yǒng
luò
huā
wǎn
yǒu
yún
:“
:“
tàn
nián
huá
chóu
zhōng
lǎo
wèi
shào
nián
rén
zuò
yīn
guǎng
广
chéng
què
huā
xìn
cōng
cōng
suàn
chūn
lái
méng
dǒng
zuì
绿
yīn
wàn
qiān
hóng
piāo
líng
jìn
píng
zhàng
dōng
fēng
sòng
gèng
wèn
mái
xiāng
chù
què
xiào
chī
ér
zhēn
chī
jué
gǎn
nián
huá
xiě
chū
shāng
xīn
chūn
néng
zhù
shēng
fēi
màn
liú
lián
míng
jiū
yàn
luò
huā
fēi
jìng
sháo
huá
cháng
lǎo
xiū
dào
chūn
guī
tài
kàn
suì
suì
zhū
yán
yóu
shēng
cuō
tuó
shèn
zuò
huā
yīn
wèi
jué
xié
yáng
píng
cǎi
wǎn
chūn
zhù

译文

我的二女儿绣孙,依照这个词牌吟咏落花,词的意境凄凉哀婉。其中有句子写道:“感叹年华流逝,我也在忧愁中逐渐衰老。”我认为年轻人不适合写这样的词,于是扩展她的词意,也写成一首。花期的讯息匆匆而过。算来春日里、糊里糊涂如醉一场,如今绿阴已是这般浓密。万紫千红的繁花飘零殆尽,全凭东风将它们送走。更不去问,落花被埋在何处。却笑那痴情的孩子真是痴到极点,感慨年华、写出伤心的词句。春天过去了,哪里能留住呢。人生在世,大多不过是短暂的寄居。随意流连、鸣唱的鸠鸟、雏燕,以及飘落的花瓣与飞絮。终究青春年华何曾老去,不要说春天归去得太匆忙。看那年年岁岁、红颜依旧未改。我这一生也虚度了许多时光,坐在花阴下、竟未察觉夕阳将落。凭借彩笔,将春光系结留住。

逐句剖析

"次女绣孙":我的二女儿绣孙,

"倚此咏落花":依照这个词牌吟咏落花,

"词意凄惋":词的意境凄凉哀婉。

"有云":其中有句子写道:“

"叹年华":感叹年华流逝,

"我亦愁中老":我也在忧愁中逐渐衰老。”

"余谓少年人不宜作此":我认为年轻人不适合写这样的词,

"因广其意":于是扩展她的词意,

"亦成一阕":也写成一首。

"花信匆匆度":花期的讯息匆匆而过。

"算春来、":算来春日里、

"懵懂一醉":糊里糊涂如醉一场,

# 懵懂:瞢腾。瞢腾:朦胧迷糊状,形容醉春状态。

"绿阴如许":如今绿阴已是这般浓密。

"万紫千红飘零尽":万紫千红的繁花飘零殆尽,

"凭仗东风送去":全凭东风将它们送走。

"更不问、":更不去问,

"埋香何处":落花被埋在何处。

"却笑痴儿真痴绝":却笑那痴情的孩子真是痴到极点,

"感年华、":感慨年华、

"写出伤心句":写出伤心的词句。

"春去也":春天过去了,

"哪能驻":哪里能留住呢。

# 哪:一作那。

"浮生大抵无非寓":人生在世,大多不过是短暂的寄居。

"漫流年、":随意流连、

# 漫:一作慢。

"鸣鸠乳燕":鸣唱的鸠鸟、雏燕,

"落花飞絮":以及飘落的花瓣与飞絮。

"毕竟韶华何尝老":终究青春年华何曾老去,

"休道春归太遽":不要说春天归去得太匆忙。

# 遽:疾,速。

"看岁岁、":看那年年岁岁、

"朱颜犹故":红颜依旧未改。

"我亦浮生蹉跎甚":我这一生也虚度了许多时光,

# 蹉跎:失时,虚度光阴。

"坐花阴、":坐在花阴下、

"未觉斜阳暮":竟未察觉夕阳将落。

"凭彩笔":凭借彩笔,

"绾春住":将春光系结留住。

# 绾:系住,象征以文墨留驻春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缕曲》是清末俞樾所作的一首词,属于咏春题材的作品。主题为惜春抒怀,上片描绘絮飞花落、春归匆匆的景象,借少女感叹年华的伤心词句,渲染春去难留的氛围;下片拓宽意境,劝慰不必悲叹春逝,可用彩笔留住春意。写作上,词人借景抒情,以春景变化串联情感脉络,语言清新雅致,兼具自然流畅与诗意美感。作为咏春题材的词作,词人既通过落花、春光等意象抒发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又以“凭彩笔,绾春住”展现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将伤春之情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体现了词人在传统题材中融入积极哲思的艺术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创作于俞樾次女绣孙咏落花期间。1879年俞夫人姚氏病故,长子绍莱早逝,次年绣孙又病重,家族连遭变故促使俞樾借文学创作排遣哀思。当时绣孙原作《咏落花》中有“叹年华,我亦愁中老”的句子,俞樾觉得少年人不宜作此衰颓之语,便以“广其意”为由创作此词加以劝慰。此时俞樾已罢官并定居苏州,在专注经学研究之余,文学创作成为他寄托情感的重要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春抒怀题材的词。上片描绘花信飞逝、绿阴渐浓、万紫千红飘零的春归景象,借少女感怀年华的“伤心句”渲染伤春氛围;下片以“浮生无非寓”的哲思拓宽意境,通过鸣鸠乳燕、落花飞絮的意象劝慰不必悲叹春逝,强调韶华未老、朱颜犹故,最终以“凭彩笔,绾春住”表达用文学创作留住春意的乐观态度,将惜春之情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思考,体现了词人在伤春传统中融入豁达哲思的创作主旨。

2. 写作手法

欲扬先抑:“抑”的部分,上片写春去花谢(“花信匆匆”“万紫千红飘零”),借女儿“春去难驻”的伤心句,渲染伤春愁绪,情感低沉。“扬”的部分,下片以“浮生如寓”破题,转写鸣鸠乳燕的生机,提出“韶华未老”,并以“彩笔绾春住”表达积极态度,情感上扬。抑扬对比使情绪从伤感转向豁达,避免平淡。否定“愁中老”的消极,强调珍惜当下、主动留春的哲思。以抑衬扬,让“彩笔留春”的积极结尾更具冲击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花信匆匆度。算春来、懵懂一醉,绿阴如许”,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春光飞逝的急促感,“懵懂一醉”将春日里浑噩不觉的状态刻画得鲜活生动,仿佛春景还未细细品味,便已满目绿荫。“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词人以细腻笔触描绘繁花凋零、随东风消逝的画面,落花的漂泊无依与不问归处,渲染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氛围。“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春去也,哪能驻?’”,一个“笑”字饱含长辈对少女伤春之情的怜惜,既委婉指出其愁绪过甚,又暗含自身对时光易逝的共鸣,自然地为下片的情感升华埋下伏笔。下片:“浮生大抵无非寓。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词人由眼前春景转向对人生的哲思,将人生比作短暂的寄居,劝诫不必执着于春日的消逝,“鸣鸠乳燕”的生机与“落花飞絮”的飘零相映,暗示生命的轮回与无常。“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看岁岁、朱颜犹故”,打破传统伤春悲秋的定式思维,强调只要心境不老,韶华便永驻心中,充满智慧与哲理性。“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凭彩笔,绾春住”,词人自剖虽虚度光阴,却仍能在花影斜阳中捕捉美好,最后以“凭彩笔,绾春住”收束全词,展现出以笔墨对抗时光、留存美好的积极姿态,为词作注入一抹明亮而温暖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嘉纪《临场歌》

下一篇:清·朱彝尊《晓入郡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