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东篱约":和朋友们约好去东篱下去观赏菊花,
# 东篱约:指到东篱下去观赏菊花。典出东晋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
"携尊过草堂":在此我拿着酒杯穿过草堂。
# 草堂:指作者隐修的寺庵,以其简陋而称。,尊:本指酒杯,这里还含其他酒具。
"远天连树杪":我看到远边的天际线与树梢相连,
# 树杪:树梢。
"高月薄衣裳":月亮升得很高,天气很清凉,身上的衣服就显得单薄了。
# 高月薄衣裳:谓月亮升得很高,天气很清凉,身上的衣服显得单薄了。
"握手经年别":我紧握着离别多年的朋友的手,
# 经年:常年。
"惊心九日霜":为初九的霜降感到吃惊。
# 九日霜:指农历九月初九,已至深秋,已是降霜的季节。
"诸君才绝世":诸位君子都才华横溢卓绝干世,
# 绝世: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独步许谁强":若说独步天下又应该选谁是最强呢。
# 独步:独一无二,一时无两。常用以比喻杰出人材。
清代诗僧,字山愚、号诗禅,常住江南镇江瓜州,诗作清新雅致、意境悠远,以《九日酬诸子》等为人所知。
妙信,字山愚,号诗禅,清代江南镇江瓜州僧。是清代著名诗僧。其诗清新雅致,讲求意境,大约公元1697年前后在世。诗名颇高,生卒年、俗姓籍贯及其他事迹不详。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节日诗。全诗描写了重阳佳节,诗人与友人饮酒赏花、互诉衷情、吟诗作乐的场景,笔触简洁深情,细腻流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才华的钦佩,充满人文情怀。
2. 分段赏析
首联“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开篇点题,“不负东篱约”,“东篱”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示诗人与友人有在重阳节赏菊饮酒的约定,而诗人信守承诺,“不负”二字体现出其对约定的重视和对友人的真诚。“携尊过草堂”则直白地描述出诗人带着酒前往友人草堂相聚的情景,简单质朴的叙事,将友人相聚的缘由和开端自然呈现,为全诗奠定了亲切、欢快的基调,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赴约时的愉悦心情。颔联“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从叙事转入写景。“远天连树杪”,描绘出极目远眺时,遥远的天空与树梢相接的开阔画面,给人以视野辽阔之感,展现出秋夜天空的高远。“高月薄衣裳”,写高高悬挂的明月洒下清冷光辉,使得诗人感到衣裳单薄,从人的体感侧面烘托出秋夜的凉意。这两句诗远近结合,通过对天空、树梢、明月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既紧扣重阳节的秋夜时令,又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情景交融,体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颈联“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抒发情感。“握手经年别”,描写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时握手的动作,一个简单的动作,饱含着分别多年的思念与重逢的激动。“经年别”强调了分别时间之久,让这份重逢的喜悦更显珍贵。“惊心九日霜”,“惊心”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重阳节已至、秋霜降临的惊讶,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在重逢的喜悦中又添了一丝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此联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对时光变迁的感叹巧妙融合,情感真挚且富有层次感。尾联“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是对友人的评价与赞美。“诸君才绝世”,直接点明友人的才华绝世,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钦佩与赞赏之情。“独步许谁强”,进一步思考在这众多才华出众的友人中,谁能在才学上独占鳌头,以问句的形式,既表现出友人皆才高不凡,难分高下,又增添了一种含蓄、委婉的韵味,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同时也深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之意,使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饱满。
3. 作品点评
诗人借此佳节写诗酬答友人。重阳之际,饮酒赏花,本就是文人倾诉情谊、吟诗唱和的美好时光。此诗细腻流畅地描绘了这一场景,情致宛然。
上一篇:清·倪瑞璿《闻蛙》
下一篇:清·项圣谟《题自画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