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miàn
yún
shān

朝代:清作者:康熙浏览量:3
zhū
zhuàng
cuī
wéi
lán
hǎo
shī
yuǎn
cén
jìng
xiù
jìn
lǐng
zhēng
guò
fēng
lái
jǐn
shān
hán
huā
luò
chí
tíng
yáo
xiān
yuè
shù
xiǎn
gāo
zhī
píng
yǒng
làng
jìng
shǎo
duō
jīn
míng
róng
róng
cuì
chí
cháng
yōu
jiě
yùn
zhì
qīng
bēi
xué
chén
lín
lǎo
nián
zhī

译文

如同珠串般高耸的山峰连绵起伏,飘着兰香的小路自然融入诗中。远方的山峰仿佛在比赛谁更秀美,远方的山峰仿佛在比赛谁更秀美。骤雨刚停山风就急促吹来,高山的寒冷让花朵凋谢得更缓慢。远处的亭子最先迎来月光,茂密树林里唯有高处的枝条格外醒目。平静的湖面看不到翻涌的浪花,雾气散去后山路少了分岔。阳光下的池水泛着金色的波光,碧绿的池水泛着流动的光泽。常常忧虑如何化解世间的怨气,虽心怀治世之乐仍难免清冷悲悯。虚心向老臣学习治国之道,虽到高龄仍感学识不足。

逐句剖析

"珠状崔嵬里":如同珠串般高耸的山峰连绵起伏,

"兰衢入好诗":飘着兰香的小路自然融入诗中。

"远岑如竞秀":远方的山峰仿佛在比赛谁更秀美,

"近岭似争奇":远方的山峰仿佛在比赛谁更秀美。

"雨过风来紧":骤雨刚停山风就急促吹来,

"山寒花落迟":高山的寒冷让花朵凋谢得更缓慢。

"亭遥先得月":远处的亭子最先迎来月光,

"树密显高枝":茂密树林里唯有高处的枝条格外醒目。

"湖平无涌浪":平静的湖面看不到翻涌的浪花,

"雾净少多歧":雾气散去后山路少了分岔。

"脉脉金明液":阳光下的池水泛着金色的波光,

"溶溶积翠池":碧绿的池水泛着流动的光泽。

"常忧思解愠":常常忧虑如何化解世间的怨气,

"乐志余清悲":虽心怀治世之乐仍难免清冷悲悯。

"素学臣邻老":虚心向老臣学习治国之道,

"耆年自不知":虽到高龄仍感学识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四面云山》是清代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山水景物为题材,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四面云山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形象地表现出山峦的秀美与奇特。诗人还善用对比手法,“雨过风来紧”与“山寒花落迟”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山间气候的特点。后四句由景入情,表达了诗人虽居高位却常怀忧思,在欣赏自然美景时仍保持清醒自省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展现了帝王的胸怀,又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是清代宫廷诗中较为出色的山水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珠状崔嵬里,兰衢入好诗”以珠玉喻山形,用兰香比诗韵,奠定了全诗清雅脱俗的基调。颔联“远岑如竞秀,近岭似争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竞秀”“争奇”的生动描写,赋予远山近岭以灵动的生命力。中间三联集中写景:颈联“雨过风来紧,山寒花落迟”通过风雨与花落的时序对比,展现山间气候特征;“亭遥先得月,树密显高枝”一联则巧妙以月映亭、枝显树的构图展现夜色山景;“湖平无涌浪,雾净少多歧”又转为平远视角,描绘出湖雾交融的静谧画面。这三联对仗工整,远近相宜,动静结合,充分展现了诗人观察的细致入微。后两联转入抒情,“脉脉金明液,溶溶积翠池”以叠词描摹水光山色,自然过渡到“常忧思解愠,乐志余清悲”的复杂心绪。尾联“素学臣邻老,耆年自不知”含蓄表达了作者虽居高位却谦逊自持的人生态度。

2. 作品点评

这首诗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金缕曲·慰西溟》

下一篇:清·陈维崧《江南杂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