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ng
xiè
láng
èr

朝代:清作者:蒋士铨浏览量:3
zhòng
xióng
fēng
zhòng
yàn
qíng
zōng
yóu
qīng
chéng
lián
liǎng
píng
shēng
suì
shān
shì
shēng

译文

不看重功业成就,却偏重儿女私情,那遗迹依旧承载着人们对倾国倾城之色的倾慕。可叹她一生穿破多少双木屐,那脚步声竟成了山河破碎的哀音!

逐句剖析

"不重雄封重艳情":不看重功业成就,却偏重儿女私情,

# 不重雄封重艳情:吴王不重视治国图强而迷恋女色。重:重视。雄封:治现国家。封:封疆,疆域。

"遗踪犹自慕倾城":那遗迹依旧承载着人们对倾国倾城之色的倾慕。

# 倾城:指绝色美人。,遗踪:指响鞋廊的遗址。

"怜伊几緉平生屐":可叹她一生穿破多少双木屐,

# 屐:木底鞋。丁人外出和游山多穿屐,馆娃宫在山上,所以这么说。,几緉:几双。緉:一作两。,伊:她,指西施。,怜:惜,喜欢。

"踏碎山河是此声":那脚步声竟成了山河破碎的哀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响屟廊(其二)》是清朝蒋士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以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响屟廊”为切入点,反思权力与欲望的失衡。诗中前两句直指夫差因沉迷美色而荒废朝政的史实,批判其重“倾城之貌”轻“家国大业”的昏聩。后两句以“响屟廊”中西施木屐的轻盈脚步为意象,将柔美之声与山河破碎的沉重历史形成反差,暗喻君王沉溺声色终致亡国的悲剧。全诗语言凝练,通过“雄封”与“艳情”、“屐声”与“山河”的对比,既还原历史场景,又赋予典故以警世意味,揭示权力者若耽于享乐、忽视民生,终将如吴国般“踏碎山河”的历史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蒋士铨(1725~1785),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清容居士、藏园,晚号定甫,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蒋士铨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诗文、词曲皆擅,诗风沉雄遒劲,题材广泛,有不少描写社会生活之作。他喜以诗论诗,还以诗论绘画、书法、戏曲等;亦善于以诗论史,或读史兴感,或怀古寄慨,或表达仰慕之情,或予以讽刺鞭挞,纵横捭阖,议论风生。著有《忠雅堂文集》《忠雅堂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不重雄封重艳情​”通过“雄封”(政治抱负)与“艳情”(个人欲望)的强烈反差,奠定全诗讽刺基调。“遗踪犹自慕倾城​”以“遗踪”勾连古今,用“慕”字点出人性弱点,深化历史反思。“怜伊几緉平生屐​”“怜”字反讽,“几緉”以小见大,将女性足履与王朝兴衰并置,构思新奇。“踏碎山河是此声​”以听觉意象(“声”)替代视觉破坏,虚实结合,警示意义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茅斋》

下一篇:清·舒位《杨花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