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残杨柳武昌城":武昌城内笙歌尽处杨柳纷飞,
# 歌残:指歌楼上的歌声停歇。
"扑面飞花管送迎":柳絮飘飘洒洒仿佛往来送迎。
# 扑面飞花管送迎:语义双关。明写飞花,实指歌妓。送迎:谓迎送狎妓的客人。
"三月水流春太老":三月春光已随流水落花远去,
# 春太老:指暮春。
"六朝人去雪无声":六朝咏絮的才人也消逝无影。
# 雪无声:比喻这些女子的消逝。雪,谓杨花如雪。,六朝人:指歌妓,一说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六朝,指金陵,其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之地。
"较量妾命谁当薄":指歌妓,一说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六朝,指金陵,其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之地。
# 当:该当,会。,较量:相比,比较。
"吹落邻家尔许轻":沦落他乡异地身世如此飘零。
# 尔许:如许,如此。
"我住天涯最飘荡":我的灵魂远在天涯最为漂泊,
"看渠如此不胜情":看到你呵更加令我无限伤情。
# 不胜情:情思无限。不胜:不尽。胜,禁得住。,渠:他,指杨花。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的七言律诗。作品借暮春杨花飘零之景,描绘了社会底层歌妓的飘零身世,体现了诗人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暗含自身漂泊天涯的悲慨。
2. 写作手法
比拟:“扑面飞花管送迎”以“管送迎”赋予杨花拟人化动作,既写杨花轻盈飘飞之态,又暗喻歌妓迎来送往的浮靡生涯。双关:“吹落邻家尔许轻”“吹落”表面写杨花被风摧残,实指歌妓被贱卖的屈辱;“轻”既言杨花轻盈,又叹歌妓命运卑微。一字双关,将自然现象与人事悲剧融为一体。用典:“歌残杨柳武昌城”此句化用唐代武昌妓续韦蟾的典故,舒位借此典故,既点明杨花意象,又暗写歌妓在宴饮中的迎来送往,暗示其才情与身世浮沉。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歌残杨柳武昌城,扑面飞花管送迎”化用典故,将杨花与离别场景结合。武昌妓续韦蟾的“杨花扑面飞”暗写歌女迎来送往的生涯,“扑面”既写杨花轻盈之态,又暗指送别时泪眼模糊的情景,含蓄点出漂泊无依的命运。后句“管送迎”呼应刘禹锡“垂杨管别离”的折柳习俗,赋予杨花以拟人化的使命,却暗含反讽——杨花本是飘零之物,何谈“管送迎”?此句巧妙揭示歌女身不由己的悲哀。三四句“三月水流朱应辰,六朝人去谢道韫”以历史典故深化意境。“三月水流”化用朱应辰诗句,暗喻春光易逝;“六朝人去”借谢道韫咏絮之典,将杨花与才女谢道韫并提,既赞其才情,又叹其零落。诗人以“春太老”“雪无声”替代原句,既保留暮春意象,又以“雪”暗喻杨花之洁白与短暂,语言凝练而意蕴悠长。五六句“较量妾命谁当薄,吹落邻家尔许轻”直抒对歌女命运的同情。以“妾命”比拟杨花之薄,直言其命运之悲苦;“吹落邻家”白描歌女被转卖的屈辱,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末二句“我住天涯最飘荡,看渠如此不胜情”由物及己,将视角从杨花转向诗人自身。表面写杨花“不胜情”,实则抒写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物我交融间既显对底层命运的悲悯,又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怀。
4. 作品点评
在咏物诗的创作领域中,借杨花抒身世之感、达物我合一之境是常见且精妙的手法。高士谈《杨花》诗“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将杨花与自身身世作比,直言“我”的漂泊之苦甚于杨花,如此表达,使得诗歌的重心从杨花本体悄然转移至诗人的主观抒情,以“我”为核心倾诉心绪。而另一首同样以杨花与身世相较的诗,却另辟蹊径,不着意强调谁更凄苦,而是着力刻画物我之间的共情共鸣,始终以杨花为本位展开描摹与寄情,既契合杨花的特质,又将身世之感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
# 此诗以杨花的飘摇无定,比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无着的歌妓,描写了他们不幸的命运,并写出了他们高洁的情怀。结语作者又以杨花自喻,直接表达深厚的同情。清人黄任以《杨花》一绝句得“黄扬花”之名。但黄诗只是写一般离别,思想深度,不能与此诗伦比。
现代苏州大学终身教授钱仲联《清诗三百首新编本》
上一篇:清·蒋士铨《响屟廊(其二)》
下一篇:清·陈维崧《咏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