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问田园":不必询问田园生活如何,
# 不用问田园:不用求田问舍。
"十载归来故旧欢":离别十年归来,与故友相见尽是欢喜。
# 故旧:老朋友。
"一笑从知春有意":相视一笑便知春天也有心意,
# 从知:从来知道。
"篱边":篱笆边。
"三两余花向我妍":三两朵残花正对着我绽放妍丽。
# 余花:剩在枝头上的花。
"哀乐信无端":哀乐之情确实无端而起,
"但觉吾心此处安":但只觉此刻心境在此处安宁。
"谁分去来乡国事":谁能分辨离乡与返乡的家国之事,
# 乡国:家乡。,去来:谓过去未来。,谁分:谁能判别。分,判别。
"凄然":满心凄凉啊。
"曾是承平两少年":我们曾是太平年间的两个少年。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归乡话旧词。描绘了归乡后与故友相聚的场景,借春景与今昔对比,表达了乱世中故人重逢的慰藉及对家国变迁的慨叹。
2. 分段赏析
上片:“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开篇直叙归乡心境,“不用问田园”透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十载归来”点明久别重逢,“故旧欢”尽显与老友相聚的喜悦。“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以景衬情,篱边余花因“我”而妍,拟人化手法赋予春景以温情,既呼应“欢”字,又暗藏时光流逝的感慨,轻松中见细腻情思。下片:“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承上转下,直言哀乐无端,却以“心此处安”强调与故友相聚的慰藉,似淡实深。“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陡然转折,“乡国事”三字将个人情怀与时代沧桑勾连,“凄然”道尽乱世之叹,结句回溯“承平两少年”,今昔对比中,年华易逝、家国浮沉的悲怆扑面而来,含蓄深沉,余韵悠长。
上一篇:清·陈维崧《咏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