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髭拥颔对穷秋":霜白的胡须簇拥着下巴对着深秋时节,
# 穷秋:深秋。,颔:下巴。,髭:嘴边的胡子。
"著白貂裘独上楼":穿着白色貂皮裘独自登上高楼。
# 白貂裘:白色的貂皮袍。,著:穿。
"向北望星提剑立":面向北方望着星辰提着剑站立,
# 望星:晚上观天上星象。古人认为从星象中可以看出敌人侵扰的征兆,这里应理解为密切注视边事。
"一生长为国家忧":一生始终为国家忧虑。
# 忧:忧虑,担心,指担责,尽义务。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穷秋之际,霜髭拥颔,独着貂裘上楼,面对北方提剑而立的场景,表达了将军一生心系国家,为国家前途命运忧心的爱国情怀。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向北望星提剑立”,“望星”“提剑立”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表现出将军时刻警惕、为国家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霜髭拥颔对穷秋,著白貂裘独上楼”,诗句中的“霜髭”勾勒出将军银丝垂颔的苍老之态,尽显岁月沧桑;“著白貂裘”则以御寒装束暗示塞外秋寒凛冽。“穷秋”时节,北方大地草木凋零,游牧部族为储备越冬物资,往往会南下劫掠。深谙边情的渔阳将军,即便在深夜,仍身披貂裘独登城楼,警惕地巡视着边疆,严阵以待可能突发的敌情。后两句“向北望星提剑立”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将军手握寒剑、仰望星穹的专注姿态。在古代星象观念中,天上星宿与人间祸福紧密相连,观星象可预知吉凶。将军凝望的“天狼星”,自古便被视为战争的象征,一旦它在夜空显现,便预示着边疆或将有战事爆发。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将军对天象的敏锐洞察,更彰显其未雨绸缪的警觉。“一生长为国家忧”,是对渔阳将军戎马生涯的凝练写照。晚唐时期,内有纷争、外有边患,战事频仍。在此动荡时局下,将军毕生驻守边关,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安危紧紧系于一身。其舍身报国的忠诚、矢志不渝的担当,跨越千年时光,仍令人由衷敬佩,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至今读来仍震撼人心。
4. 作品点评
自古以来,忧国忧民始终是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岁月悠悠,那位驻守渔阳的将军虽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甚至连姓名都无从考证,但他身披白裘、白须飘拂,提剑凝望夜空,日夜为家国百姓忧心操劳的身影,却定格成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形象凝聚了无数边塞将士的爱国热忱,跨越时空,持续鼓舞着后世中华儿女。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巧妙地传递出深沉厚重的爱国精神,让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穿透千年,这正是《渔阳将军》一诗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所在。
下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