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huáng
zēng
yóu
xiāng
yáng
shān
shuǐ
jiān
wéi
tài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颀浏览量:1
xiàn
shān
zhěn
xiāng
yáng
tāo
tāo
jiāng
hàn
cháng
shān
shēn
lóng
zhái
shuǐ
jìng
zhǎn
jiāo
xiāng
yuán
kǎi
chūn
qiū
zhuàn
zhāo
míng
wén
xuǎn
táng
fēng
liú
mǎn
jīn
yān
dǎo
wēi
máng
bái
yàn
chōng
xuě
qīng
lín
hán
dài
shuāng
huā
shù
wǎn
gān
shí
wàn
jiā
xiāng
jiù
guó
bié
qīng
zhōu
miǎo
wèi
yāng
bǎi
huā
tíng
màn
màn
zhù
guàn
cāng
cāng
àn
jīng
nán
chí
héng
láng
féng
jūn
yīng
zuì
jiā
táng

译文

岘山横靠着襄阳城,江汉之水滔滔流淌,源远流长。深山之中有卧龙诸葛亮的居所,清澈的水边是斩蛟的地方。元凯著有《春秋左传集解》,这里有昭明太子编纂《文选》的文选堂。襄阳的风流韵事古今传颂,烟雾中的岛屿让人思绪缥缈。白雁在傍晚冲破风雪,青翠的树林带着寒意和白霜。傍晚芦花在孤独的戍边飘荡,柑橘的果实让万家都飘着香气。将要在这离别故乡,小船遥远,没有尽头。百花亭一片广阔,一柱观显得苍翠。韦太守在荆南治理民俗,曾担任掌管选拔官吏的吏部郎。遇见您站在太守的车驾旁,应该会在习家塘喝醉。

逐句剖析

"岘山枕襄阳":岘山横靠着襄阳城,

"滔滔江汉长":江汉之水滔滔流淌,源远流长。

"山深卧龙宅":深山之中有卧龙诸葛亮的居所,

"水净斩蛟乡":清澈的水边是斩蛟的地方。

"元凯春秋传":元凯著有《春秋左传集解》,

"昭明文选堂":这里有昭明太子编纂《文选》的文选堂。

"风流满今古":襄阳的风流韵事古今传颂,

"烟岛思微茫":烟雾中的岛屿让人思绪缥缈。

"白雁暮冲雪":白雁在傍晚冲破风雪,

"青林寒带霜":青翠的树林带着寒意和白霜。

"芦花独戍晚":傍晚芦花在孤独的戍边飘荡,

"柑实万家香":柑橘的果实让万家都飘着香气。

"旧国欲兹别":将要在这离别故乡,

"轻舟眇未央":小船遥远,没有尽头。

"百花亭漫漫":百花亭一片广阔,

"一柱观苍苍":一柱观显得苍翠。

"按俗荆南牧":韦太守在荆南治理民俗,

"持衡吏部郎":曾担任掌管选拔官吏的吏部郎。

"逢君立五马":遇见您站在太守的车驾旁,

"应醉习家塘":应该会在习家塘喝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是盛唐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歌以襄阳山水为背景,描绘了岘山、汉江等自然景致,融入卧龙宅、习家塘等人文典故。诗中借白雁、青林、芦花、柑实等意象勾勒出深秋景象,既展现了友人行程中的山水美景,又寄托了诗人的离别不舍之情。诗中提及皇甫曾此行是为游赏山水并拜谒韦太守,结尾祝愿其在习家塘畅饮,也反映了唐代士人通过拜谒权贵寻求赏识的社会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

李颀(?~753?),唐代诗人,家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进士,曾任新乡县尉,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交游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都有诗作往还。其所作边塞诗,风格豪壮奔放、慷慨深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寄赠友人之作,刻画人物形貌神情颇为生动。笃信道教,相关作品亦多。代表作品有《送魏万之京》。有《李颀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为送别友人皇甫曾而作。皇甫曾此次前往襄阳,一方面是为了游赏当地山水,另一方面是为了拜谒时任襄阳郡太守的韦陟。韦陟曾担任襄阳郡太守,凭借文采和对科考制度的改革而有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皇甫曾前往襄阳游赏山水并拜谒韦太守的事,描绘了襄阳的岘山、汉江等山水风光和深秋景色,体现了友人行程中的美好景致,营造了深秋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山深卧龙宅”句巧用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的典故。典故原意是诸葛亮早年隐居于襄阳隆中,虽未出仕却心怀天下,被徐庶等称为“卧龙”,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为一代名相,该典故承载着对贤才隐居与济世抱负的联想。作者在诗中以“山深卧龙宅”直接关联此典故,用“山深”描绘出隆中环境的幽深静谧,既贴合诸葛亮隐居时的环境特征,又借“卧龙”的典故为襄阳的山水赋予人文内涵,让自然景物与历史贤才相融合,不仅展现了襄阳的历史底蕴,也引发读者对诸葛亮过往事迹的联想。意象组合:“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将“白雁”“青林”“芦花”“柑实”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出深秋时节襄阳的多样景致,有萧瑟之景也有生机之象,丰富了画面层次,营造出浓郁的秋日氛围。烘托:“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以“白雁冲雪”“青林带霜”的深秋萧瑟景象,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这些清冷的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让离别时的伤感更显深沉。

3. 分段赏析

“岘山枕襄阳,滔滔江汉长”以“枕”字写出岘山与襄阳相依的态势,“滔滔”描江汉奔腾之姿。两句勾勒襄阳山水格局,既显地理特征,又为后文铺展地域画卷,让读者先识襄阳风貌。​“山深卧龙宅,水净斩蛟乡”嵌入诸葛亮隐居、邓遐斩蛟典故。“山深”“水净”描环境,典故赋予山水历史厚重感,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展现襄阳底蕴,引发对过往的联想。​“元凯春秋传,昭明文选堂”提杜预注《春秋》、萧统编《文选》之事。两句关联文化典籍,显襄阳文脉绵延,让友人行程添文化味,体现此地古今风流。​“风流满今古,烟岛思微茫”承接前文,“风流”总括襄阳古今风采。“烟岛思微茫”转至迷蒙之景,引思绪缥缈,将对地域的赞叹与隐约情思相融,过渡自然。​“白雁暮冲雪,青林寒带霜”绘深秋之景,白雁冲雪、青林带霜,“暮”“寒”添萧瑟。以景衬别情,借深秋意象藏不舍,画面感强,情感含蓄。​“芦花独戍晚,柑实万家香”写“芦花”“柑实”,一萧瑟一芬芳。“独戍晚”显孤寂,“万家香”含生机,对比中展秋日襄阳多样风貌,亦暗寓复杂送别情。​“旧国欲兹别,轻舟眇未央”直写离别,“欲兹别”点不舍。“轻舟眇未央”描船远之景,“眇未央”显前路漫漫,将离别愁绪寄于景物,直白又含怅惘。​“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写百花亭广阔、一柱观苍翠。以“漫漫”“苍苍”状建筑风貌,展现襄阳胜迹,呼应前文山水,让友人行程的景致更丰富。​“按俗荆南牧,持衡吏部郎”介绍韦太守,写其治理地方、执掌选官事。两句显其才能与地位,为后文相见铺垫,也让友人拜谒之举更合情理。​“逢君立五马,应醉习家塘”想象友人见韦太守场景,“五马”代太守,“醉习家塘”寄祝愿。以乐景结,盼友人畅饮,冲淡离别愁,含美好期许。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全诗布局严密,字句对仗整齐。自然景象和人文典故融合得很巧妙,既呈现出襄阳山水的雄伟奇特,又凸显出当地历史的厚重。结尾“何当陪宴饮,醉舞学鹘裳”道出了诗人对皇甫曾旅程的良好期许,盼望他能和韦陟同游习家池,畅快宴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建除诗》

下一篇:唐·张为《渔阳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