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私语小窗边":那一年在小窗边和你低声说着情话,
"明月未曾圆":那时天上的明月还没有圆满。
"含羞几度":有好几次都含羞带怯,
"已抛人远":你时而对我疏远,
"忽近人前":时而又靠近我的面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最无情的就是那寒冷的江水,
"催送渡头船":它催促着渡头的船只出发。
"一声归去":你说了一声“我要走了”,
"临得又坐":临出发前又坐了下来,
"乍起翻眠":刚起身又躺下翻来覆去难以平静。
清代学者、文学家,“浙西词派”的开创者
朱彝尊(1629~1709),清代学者、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师,别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彝尊与陈维崧、顾贞观并称为“词家三绝”,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其词推崇姜夔、张炎,标举清空醇雅,开创“浙西词派”。其诗宗唐而求变,作品风格多样。诗歌特点前期表现为苍凉慷慨,格调激越,后期为平和典雅、风格柔和。其古文具有叙述简要、语言雅洁的特点。代表作品有《卖花声·雨花台》《桂殿秋·思往事》《出居庸关》等。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
1. 分段赏析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两句是追忆往昔场景。“那年私语小窗边”点明时间与地点,描绘出曾经与恋人在小窗边低声私语的温馨画面,充满了甜蜜的回忆;“明月未曾圆”既是对当时环境的描写,又暗含着两人相聚时的不圆满,为后文的离别埋下伏笔,同时以月喻情,用月的不圆象征感情的缺憾。“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三句刻画人物微妙的心理与动作。“含羞几度”细腻地展现出恋人之间羞涩又亲昵的情态;“已抛人远,忽近人前”则生动地描绘出对方若即若离、欲拒还迎的姿态,将恋爱中少女的矜持与纠结表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强化了那种朦胧又甜蜜的情感氛围。“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两句借景抒情。“无情最是寒江水”将江水拟人化,赋予其“无情”的特质,指责江水冷酷地推动着离别;“催送渡头船”点明离别时刻的到来,寒江与渡船的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氛围,烘托出离别的不舍与无奈,借江水的无情反衬出人的有情。“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三句着重描写离别时的动作与状态。“一声归去”宣告离别时刻的来临;“临行又坐,乍起翻眠”通过“坐”“起”“眠”等一系列动作,将离人临行前内心的矛盾、纠结与不舍展现得细致入微,生动地刻画了离人在离别之际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的状态,将离别时的痛苦与眷恋之情推向高潮。
上一篇:清·乾隆《三月初八日幸圆明园》
下一篇:清·宋湘《说诗》